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机会,需要等待(创业中国·侨界之星)

——访德国归侨企业家陆效军

孙莹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17日   第 12 版)

  陆效军(右一)向来访人员展示净化后的污水

  11年前,瞅准国内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陆效军毅然决定回国创业。他带回了德国成熟的环保技术,并在中国落地生根,也因此被提名为第五届侨界贡献奖的创新人才奖。

  带着技术回国

  “我还是想让我的人生再精彩一下。”一个看似简单的理由,让陆效军迈出国门,在德国一待就是7年。

  1994年,他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然而毕业后只工作了两年,他便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陆效军主攻环境工程专业,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那么在德国这样一个福利国家成家立业可以算是“人生赢家”了吧?他却还是不安于现状。陆效军坦言:“在德国,我一个外国人不像本土的人机会那么多。我还是想要过有激情的生活,所以选择了回国创业。”

  创业不能空有满腔热血,陆效军自然有他的独门法宝。2003年,他放弃了在德国的事业,带着他的“秘密武器”——德国PKA湿地技术回了国。

  陆效军介绍道:“这项技术起源于德国,已经应用了五六十年,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涉及不到的区域,比如农村的污水治理,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掌握了这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后,我就想尽快把它带回来。国内广大的农村还没有被关注,所以有很大的舞台在等着我!”说起回国的动因,陆效军自信满满。

  不走寻常路

  回国虽易,创业不易。陆效军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回国后没有立刻就白手起家,而是选择了一种特别的创业模式。

  “出去这么多年,我对国内的情况已经很陌生了。我刚回国,不可能又有技术,又有金融方面的理念,又有很多的社会资源。所以我需要一个平台来过渡。”陆效军解释道。于是,回国后的两年内,他以第三方的身份为德国的环保公司和国内需要解决环保问题的企业牵线搭桥,三方合作,共同经营合资公司。

  在此期间,即使忙着寻找合作伙伴、开拓市场,陆效军也从未放弃对自己这项技术的研发。“湿地是个生态系统,跟环境、气候、材料都有关,所以不能直接照搬德国的模式。”因此,陆效军回国后一边工作,一边对德国PKA湿地技术进行了二次研发,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高效、节能、生态的人工湿地技术。

  既有了一定的创业资本,又有了过硬的技术后,2006年,陆效军在上海注册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高科技企业——上海达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新的创业路。

  把经验推广到全国

  凭着在德国耳濡目染的“认真劲儿”和“团队精神”,陆效军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目前已拥有污水处理、景观水处理、河道整治等12项国家专利。11年来,他做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农村污水治理的项目,遍及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等地。

  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坚持和对自己这项技术的信任:“前些年,我们国家对农村的环保还没有特别重视,我做的项目也不多。但我不甘心让这么好的技术浪费,我希望它能改造更多的环境问题。所以我就顺势而为,等待时机的到来。”

  果不其然,陆效军的好机会来了。去年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的政策,计划在未来3年内治理80%的农村污水,这让陆效军的技术派上了大用场。

  “我们的技术现在已被浙江省认可并推荐到了全省各个县。在接下来的三四个月里,我要做500到1000个项目,这比我之前11年里做的都要多。今年年初,我把在上海和舟山的两家公司整合成了一家,未来计划把公司做上市。”陆效军哈哈大笑,对未来充满信心。

莫让“送礼风”吹海外
有了速度但不能失了理性
海内外千余名信众侨乡福建古田共祭“朱大姐”
“欧洲村”里的中国情
机会,需要等待(创业中国·侨界之星)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