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01日 星期三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成就档案)

——《新中国成就档案》(续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01日   第 05 版)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作

  人民日报号外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图为1950年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向美军进攻的情形(1951年摄)。

  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为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拉萨古城飘扬着五星红旗。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图为由成都驶往重庆的第一列火车出站。

  1956年8月18日,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架设一号桥墩。
  (本组资料照片为新华社发)

  新华社自9月25日起播发《新中国成就档案》,介绍新中国成立65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于9月26日在本报第一版刊出。本报今起以整版形式陆续刊发这组档案,敬请关注。

  

  基本完成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

  封建土地制度是造成农民贫穷和农业生产落后的总根源,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还有2/3的地区存在着封建土地制度。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全国新解放区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从1950年冬季起,有领导、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财产,进行复查和动员生产等步骤。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整个土地改革中,约7亿亩的土地分给了约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免除了农民高达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到70%。

  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基本完成,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提高,为新中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了障碍。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历史性标志,它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实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8月27日起,美军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并对我国境内目标进行轰炸和扫射,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方大举进犯,并迅速向朝中边境推进。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8个月内,先后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同时,党和政府在国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两年艰苦斗争,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美国远东军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地方自古就是中国版图的组成部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开始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西藏和平解放前夕,西藏地方政府的权力掌握在亲英分裂势力手里。为粉碎帝国主义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完成对全国大陆的解放,1950年1月初,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同时,为避免伤害藏民族感情,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党中央确定了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但是被分裂势力控制的西藏地方当局拖延谈判,并企图以武力阻挠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0月,人民解放军解放昌都,沉重打击了分裂势力,打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门户,为和平解决西藏问题铺平了道路。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团抵达北京。5月23日,正式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24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协议,并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协助进藏部队,巩固国防,驱逐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势力,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

  西藏的和平解放,粉碎了帝国主义及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策划“西藏独立”的迷梦,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羁绊,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逐步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实现藏民族的新生奠定了基础。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西藏从此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的重点,成(成都)渝(重庆)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当时主持西南工作的邓小平非常重视铁路建设,有着很深的“铁路情结”,他在谋划西南经济恢复与建设时,首先想到的是兴修成渝铁路。1950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穿越巴蜀的成渝铁路开始动工。邓小平出席开工典礼并致词,强调建设成渝铁路,是在经济与设备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人民希望花钱少,事情办得好。调出一部分军队参加建筑,也是为着替人民少花一些钱。许多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和克服,并防止官僚主义倾向发生。他要求参加修路的部队要遵守劳动纪律,学会掌握修路技术,尊重技术人员的指导,紧密团结起来工作。

  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该路全长505公里,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采用国产材料修建。这条铁路是清朝末年就酝酿兴建的川汉铁路的一段,拖了近半个世纪没有铺上一根钢轨,而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通车。成渝铁路的建成,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毛泽东为成渝铁路建成通车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邓小平的题词是:“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1年春,中央财经委员会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历时四年,五易其稿。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基本任务是,五年中将新建一批规模巨大、技术先进的新兴工业部门,同时要用现代先进技术扩大和改造原有的工业部门;要合理利用和改建东北、上海和其他沿海地区城市已有的工业基础,同时要开始在内地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既借鉴了苏联的建设经验,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五年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形成中国近代以来引进规模最大、效果最好、作用最大的工业化浪潮。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基础。

  (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至30日电)

  

  制图:彭训文

  (素材图片来源于新华社网站及网络)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成就档案)
责编:彭训文 孙懿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