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认养古茶树(旅途上的感动⑿)

吴恕晴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19日   第 15 版)

  罗平常在朋来先敬茶馆开讲座

  罗平在古茶树下选茶

  坐落于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地处怒山余脉,西邻澜沧江,是滇西南的一颗明珠。潮热的季风,温润的江雾,孕育出上千年的古茶树,勐海县也因此被称为“普洱故乡”。

  今年5月以来,勐海县曼西良茶区的许多古茶树上多了一块铭牌,上书“认养人:XXX公司”。被“认养”了的古树,不但有专人修枝叶、除虫害,更得到了因地、因树、因时、因茶制宜的合理采摘,免于滥砍滥伐、过度开发之苦。

  这些有了“归宿”的古茶树最该感谢的,是来自北京的肖勇、罗平夫妇。

  1998年,大学毕业的肖勇放弃了安逸的“铁饭碗”,怀揣着1000元和创业的梦想来到了北京。肖勇出生于茶圣陆羽的故乡湖北天门,大学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系,年少时他就领略了茶文化的无尽风雅,但来到北京,进了公司,他每天的工作竟是跑销售、卸货、下厨房。

  汗水和油烟没有湮没肖勇对于茶叶的热爱,工作之余,他奔走于北京各个茶叶交易会学习经验,联系业务。2000年在21世纪中国大茶叶研讨会上,他结识了罗平。

  罗平成长于大红袍的原产地福建武夷山,自幼和外公一同种茶、摘茶、晾茶、制茶,这样的成长经历,让茶在她生命中的意义,早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

  与肖勇相识时,罗平在北京马甸经营着她的第一家茶叶店。不同于其他商人,罗平身上毫无市侩之气,不会一味地向人推销。她认为只要能一起品茶就是朋友,常常给店里的客人免单。这样透着些“傻气”的真诚让她结交了第一批来京的“铁杆”朋友,肖勇就是其中之一。

  相仿的年龄、相似的成长经历、相同的理想,让这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肖勇侧重于茶叶的经销,罗平则着手茶艺师培训、茶艺文化推广。事业上他们相互扶持,生活上他们相互照料。两人携手投身于茶叶行业,体验过付不起店面租金的窘迫,遭受过行业“龙头”的排挤,尽管历尽磨难却仍义无反顾的挥洒了十年的汗水。2007年,罗平和肖勇的儿子出生了,同一年他们成立了北京嘉叶源茶行有限公司。

  参与奥运黑茶火炬项目、产品远销欧美、成立多家连锁店,十年的艰辛最终修成正果。今时今日的罗平和肖勇俨然是北京茶叶行业的中流砥柱,从最初一家经营不善的茶叶店,到如今遍布全球的联网式营销;从最初拉着一车茶叶来京的“福建小妹”,到如今茶艺文化推广的领军人物;从最初两个孤独的异乡人,到如今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家。他们的故事在行业中被传为一段佳话。

  这对佳偶并未因这些赫赫战绩而骄傲,生长在茶文化盛地,一生与茶结缘的他们最想做的,还是保护好一切茶文化的来源——古茶树。

  滇西南高海拔、低温度、多降雨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古茶树生长的天堂。这些古茶树所产出的茶叶从口感和营养价值上都远胜于普通的栽培型茶树,高寒地带屹立千年更增添了它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

  早在2002年,肖勇就曾深入到西双版纳。由于对古茶树价值茶不了解,当地过度采摘甚至滥砍滥伐的现象比比皆是,对珍贵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肖勇对此感到无比的心痛,于是,在事业有所成就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助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发起了“云南勐海曼西良百株古茶树认养活动”。

  “认养一棵古茶树,资助一名困难学生,成就一片蔚蓝天空”,这样的公益事业结合了自然遗产保护、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被同行交口称赞的“多赢”项目。然而对罗平和肖勇来说,这一切无关金钱和荣誉,他们生于茶乡、因茶相识、以茶为业,对古茶树的保护好比孩子去照料自己风烛残年的母亲。这样慈鸦反哺、羔羊跪乳般的赤子之心着实让人动容。

  如今的勐海曼西良,一棵棵被精心照料的古茶树已然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为当地吸引了不少游客。

  肖勇还表示,他准备在勐海县成立“中华古茶树文化俱乐部”,将爱心人士和茶叶专家组织起来,每年在勐海举办一次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古茶树文化研讨会。肖勇和罗平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当代青年企业家的一个典型写照:看重社会效益多于经济效益;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注重长久的发展而非一时的利益。

中文旅游圈:挡不住的诱惑
乘邮轮游加勒比海
崇礼欲建“东方雪都”
认养古茶树(旅途上的感动⑿)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