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高铁心脏”走上快车道

——青岛城阳工业园打造“升级版”

本报记者 申孟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19日   第 05 版)

  航空港

  城阳工业园居住环境

  高架桥夜景

  如果说胶州湾是青岛给大海的一个深情拥抱的话,那么城阳工业园,就在这个拥抱的最深处。这片胶州湾北岸的土地,盛产当下中国最火的“中国名片”:高铁。

  是的,这片行政审批面积只有4.85平方公里的热土,却拥有生产高速动车组占全国 60%的份额的企业。而汇聚了一大批轨道交通生产企业的年轻的城阳工业园,也在这一龙头产业的带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走上了开发区发展的“快车道”。

  

  青岛城阳的“现代化传统项目”

  9月15日,一项投资10亿元的“复古”项目在青岛城阳工业园正式确立。

  之所以说“复古”,是因为该项目的投资对象——有轨电车,在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太多见。这一起源于德国柏林的古老事物,最早兴建于1881年。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也在随后的几十年内,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标配”,在许多文学家的笔下和电影的镜头里,成为人类迈入工业文明的美好回忆。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传统有轨电车逐渐衰落,汽车取而代之成为了世界的主流。

  青岛城阳工业园要做的不是恢复传统电车,而是在现代科技手段下研发高能、优效又环保的现代有轨电车。

  与汽车公交、地铁等相比,虽然有轨电车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若以30年为一个周期,则总体投资与汽车公交相差无几。在同等条件下,现代有轨电车的使用寿命通常为30年,达到常规公交大巴的4至5倍,且单位里程的运营费用比公共汽车低50%左右。而若与地铁相比,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投资仅占地铁的1/8至1/6,运营成本则是地铁的1/3。同时,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3左右,无论是运营速度还是能耗、环保等方面,都与地铁相近。

  在今年2月份下线的样车上我们看到,该车由三节车厢组成,全长30多米、宽2.6米、高3.5米,像是简化版的城铁。车上设有50余个座椅,三节车厢总载客量超过300人,运行时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

  该车辆还有许多“国内首创”的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永磁电机驱动,首次采用铰接转向架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使得该车转弯灵活、曲线通过能力强,使车辆在高效安全的同时,转弯时几乎没有噪音,实现了环保、低能耗。

  而车厢地板仅高出地面35厘米、每个乘椅旁都有呼叫按钮等设计,也最大程度地方便了老人、儿童及特殊乘客,体现了设计方面的“以人为本”。

  更重要的是,这条全长近9公里、投资10亿元、覆盖城阳区大部分重点区域的“有轨电车示范线”,大部分都是“城阳制造”。

  据介绍,该项目的运营车辆,目前拟采用园区内南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门窗、内装、座椅等设备均在当地配套,预计车辆本地配套化率可达到50%以上。项目产业带动的新增产能,可达300亿元,进一步丰富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形态,拉长产业链条,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级产业链提供新的增长点。这一示范线的建设,也为青岛市的产业发展和工程建设提供了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而这一项目的产业链涉及研发、制造、组装、工程配套及运营服务等,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吸纳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预计到2016年,南车青岛四方公司将全面掌握现代有轨电车总成、牵引制动、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车辆、轮轨、供电系统、信号系统本地化设计与制造,预计实现有轨电车产业销售收入70亿元。

  目前,有轨电车项目已开工,路基进度较快,进入局部铺轨阶段。而轨道供电系统以及站点等配套设施都会按计划建设,整个工程稳步推进中。按计划,今年底,这一示范线项目就能实现空载试运行了。

  中国轨道交通的“城阳心脏”

  “青岛市十大先进制造业功能区”之一,“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重要出口基地”、“国家级高速列车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一个个响亮的头衔,代表着今日青岛城阳工业园的辉煌业绩。

  而这一切从无到有,仅用了8年时间。

  2006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城阳工业园这一省级开发区正式成立。2013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该区调整了规划位置,行政审批面积4.85平方公里。从成立之初,园区就坚持以“大投资、大发展”为主旋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规划布局、机制创新、项目推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整合提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工业经济、外向经济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8年间,城阳工业园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列车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橡胶产业基地、物流产业基地四大特色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2013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40亿元,完成到账外资1.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亿元,完成财税总收入28亿元,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

  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截至2013年底,城阳工业园完成到账外资约1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约150亿元。目前园区工业企业达到6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达到92家,世界500强企业2家;服务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3家。

  毫无疑问,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这片位于城阳棘洪滩街道的土地,现在已经是全国轨道交通产业最密集地区,聚集了6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其中以南车股份、庞巴迪为龙头的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2家,年产值约500亿元。

  作为全国动车组四大主机厂中的两家,南车股份、庞巴迪生产的高速列车占到全国的60%份额,同时,中国1/4的城轨地铁车辆也出自这两家。两家企业产品,还远销阿根廷、伊朗、新加坡等世界多个国家,年出口额约8亿美元。而南车股份,也是全国唯一拥有高速列车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大研发平台的企业。

  而轨道交通,也成为这里未来发展的重心所在。这片总体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核心区40平方公里的土地,把“世界动车小镇、生态宜居新城”作为未来建设的总体定位,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页岩气与轨道交通产业相关联的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和适应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公共服务业等。

  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集居住、休闲、商贸、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动车小镇,就是城阳工业园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该区的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开发区建设的“城阳经验”

  为什么能在短短8年时间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城阳工业园有着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科学规划。从园区建设之初,我们就确立了坚持规划引领的思想,以规划引导建设、以城市设计指导地块开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保二三产业协调同步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协调,同时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城阳工业园的负责人这样告诉我们。

  要发展,就要引来“凤凰”。在全国的开发区建设过程中,招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而能取得目前的成绩,城阳的经验是,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坚持产业招商、服务招商理念,积极拓展招商思路,构建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实施招商选资、定向招商,积极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加快产业集聚。

  而要引来“凤凰”,首先要筑好引凤的“巢”。这一“巢”,就是基础设施。

  城阳工业园首先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公路交通方面,它地处青岛市北部交通要塞,多条国道、省道贯穿辖区,与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烟青公路、308国道等连线形成极其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在铁路交通方面,它距胶济铁路城阳站仅5公里,铁路运输线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在空港海关方面,园区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0公里,是中国批准对外的一类航空港口;在海港码头方面,园区距青岛港20公里,距前湾港40公里,优势也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城阳人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截至2013年,园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已达25亿元。

  同时,能否有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开发区是否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园区先后建立完善前期手续办理“带办、领办”以及“项目现场办公”等多项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提升园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活力。

  而开发区要实现长远发展,科技、人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为此,城阳工业园坚持将科技进步作为立区、强区之本,制定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开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工程中心及实验室建设、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基地等领域广泛合作,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建区以来,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00余项,完成技改投入90亿元。目前,园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工程实验室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14家。其中,仅轨道交通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就约3万人,其中各类科研技术人员万余人,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

  作为城阳工业区产业核心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五个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从国外权威机构预测和国内铁路规划情况看,国内外轨道交通产业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

  而频频在领导人出访中被推介的中国高铁,是中国的新“名片”。站在开发区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中国“高铁心脏”的城阳工业园,也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城阳工业园大事记

  2006年青岛城阳工业园获山东省政府批复成立。

  2013年青岛城阳工业园获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迁址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同年,青岛城阳工业园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期的、全面的、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

  

  城阳工业园特色产业

  国家高速列车产业基地

  园区是国家级高速列车产业基地,目前已聚集了6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其中以南车股份、庞巴迪为龙头的规模以上企业22家,年产值约500亿元。南车股份、庞巴迪作为全国动车组四大主机厂中的两家,生产的高速列车占到全国的60%份额、城轨地铁车辆占全国 25%的份额。

  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引进了以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生产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青岛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863”项目产业化基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工所、青岛市新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先进陶瓷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锂电子电池材料、高性能塑料合金材料、轻质合金及高分子材料、新型绿化建材及土木合成材料等为主的产业群体。

  橡胶产业基地

  橡胶工业基地是青岛市十大工业园之一,总投资40亿元,密炼胶中心、全钢子午线轮胎、供热中心和胶囊厂等项目已投产,将形成年产33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和1000万套半钢轮胎的规模,为亚洲最大的炼胶中心。

  物流产业基地

  物流产业基地占地1735亩,拥有青岛物流产业基地、陆路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及普洛斯物流、中远物流等100多个集智能化、多元化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是青岛市北部物流中心。

“高铁心脏”走上快车道
责编:刘少华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