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胜利——中国受降档案》
受降档案
第二十二集至第二十四集
(续9月5日第11版)
【第二十二集】
山东区和热察绥区受降
山东区受降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为受降主官,负责接受山东地区。该区日本投降代表为侵华日军第43军司令官细川忠康。日军投降部队为第43军、47师团、第9独立骑兵团、11独立骑兵团,集中地点在济南。第5独立旅团、12独立骑兵旅团、第1独立旅团及海军陆战队,集中地点在青岛。办理日军投降地点在济南。1945年12月27日,李延年在济南接受细川忠康投降。
热察绥区受降以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为受降主官,负责接受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地区。该区日本投降代表为侵华日军驻蒙疆军司令官根本博。日军投降部队为第21独立骑兵团、24独立骑兵团及热河省内日军部队,集中地点由傅作义安排,办理日军投降地点在归绥。1945年9月28日,傅作义在归绥接受根本博的代表中巽投降。
【第二十三集】
台湾区受降
台湾区受降以台湾警备总司令陈仪为受降主官,负责接受台湾地区。该区日本投降代表为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日军投降部队为第十方面军、第9师团、50师团、66师团、71师团、12师团、第8飞行师团、75独立旅团、76独立旅团、100独立旅团、102独立旅团、103独立旅团、112独立旅团及澎湖守备队,集中地点由陈仪决定,办理日军投降地点在台北。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地区的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陈仪接受安藤利吉投降。台湾从甲午战争后被迫与祖国分离50年,在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中,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第二十四集】
中国参加盟军对日受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向同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的右舷甲板上举行。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参加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同盟国代表有:盟军麦克阿瑟、美国尼米兹海军上将、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澳大利亚布莱梅将军、荷兰欧英将军、法国莱克勒将军、加拿大哥斯格洛夫上校、新西兰伊席特将军。日本政府投降代表是外相重光葵、日军大本营投降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
历史性的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仪式胜利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据新华社北京9月5日至7日电)
抗战档案
(续9月10日第7版)
【第十六集】
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
1938年9月下旬,日军出动5万多人,对五台、涞源、阜平等地发起围攻,企图分割抗日根据地,寻歼晋察冀军区主力。晋察冀军区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将主力隐蔽于机动位置,选择有利战机集中歼敌一股或一部。以部分主力与广大民兵游击队相结合,采取阻击、伏击、袭击等手段,钳制、消耗、疲惫各路敌军。而日军在围攻作战中,因找不到八路军主力和固定的阵地而扑空,并不断遭到袭击,竟然违反国际公法大量施放毒气,如10月4日对我实行猛烈炮击,并发射毒气弹400余发,我军有5个营遭敌毒气袭击。至11月7日,我军反围攻作战基本结束。在历时48天的反围攻中,我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36次,晋察冀军区在八路军第120师部队的配合下,毙伤日伪军5200余人,缴获长短枪570余支,轻重机枪49挺,各种火炮10门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粉碎了敌人围攻晋察冀边区、消灭我军主力和领导机关的企图,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同时有力地策应了正面战场友军的武汉会战。
在这次反围攻作战进行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给晋察冀边区领导和党政军民发电慰勉,指出:“全会完全相信你们必能更加团结一致,联合一切友党友军,胜利地粉碎敌人对于你们的围攻,并且进一步地巩固与扩大你们的根据地。”
【第十七集】
随枣会战
1939年4月底,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投入三个师团和一个骑兵旅团共11.3万人的兵力,发动奔袭,企图将中国第五战区军队主力消灭在湖北随县、枣阳一带。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集了约22万人的兵力,编成左集团军、右集团军、江防军、游击部队及第二线兵团,依照“长久保持桐柏、大洪两山地带,以攻为守,予敌以打击”的方针,进行防御作战。
会战初期,日军依仗飞机、坦克的支援,并多次施放毒气,很快便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先后攻占枣阳、随县、桐柏等地,但未捕捉到中国军队的主力。中国第五战区为改变战场形势,决定反守为攻,派遣主力部队会同第一战区部队从豫西南下,将日军大部反包围于襄东平原地区,同时向枣阳攻击,其余部队牵制日军后方。苦战至5月24日,中国军队先后收复枣阳、桐柏等地,日军仅据有随县,余部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双方基本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
随枣会战中,中方第五战区战略战术灵活机动,不仅打破了日军围歼我军主力的作战计划,而且达到了消耗与牵制敌军的目的。
【第十八集】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为进一步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4个师团、2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10万余人,由赣北、鄂南、湘北分途进犯长沙,企图在最短期间内将中国第九战区主力歼灭。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调集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24万多人,决定利用山岳江河等有利地形组织防御,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准备在长沙附近消灭日军。
9月14日起,日军第6、33、106师团等部从三个方向发起攻击,占领多处城镇,进至长沙外围。中国军队在罗卓英、关麟征、樊崧甫等将领指挥下顽强抵抗,且战且退,不断阻击、伏击日军,并在局部地区包围日军予以歼灭。双方激战近一个月,冈村宁次见无法取胜,权衡利弊后下令撤军。中国军队全线追击,收复平江、南江桥等城镇。10月中旬,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此役,我军粉碎了日军试图围歼我第九战区主力的战略目标,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
【第十九集】
昆仑关大捷
1939年11月,为了切断中国海外交通补给线,日军第5师团及驻台湾混成旅团在广西北部湾龙门港登陆,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
为了夺回战略要地昆仑关,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调集9个军的兵力,分别从北、东、西三路出击。第三十八集团军所属第五军和第九十九军为北路军,担任昆仑关正面及侧背之攻击;第二十六集团军为东路军,在郁江南岸及邕钦路两侧袭击日军后方,破坏其交通运输;第十六集团军为西路军,向高峰隘攻击,牵制日军。
12月18日,北路第五军机械化部队向昆仑关发起反攻,与日军在各据点展开激烈争夺,并派军切断日军退路。东、西两路军从两面策应。经过反复争夺,31日中国军队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将敌大部歼灭,取得昆仑关大捷。
此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正面攻击战,重挫日军王牌第5师团,予其第21旅团以歼灭性打击,击毙其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及以下官兵4000余人,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士气。
【第二十集】
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
1939年10月25日,日军纠集2万余兵力,向晋察冀的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初,晋察冀部队在八路军第120师的配合下,在河北省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成功地进行伏击围歼战,两战共歼
敌1500余人。11月7日晨,敌主力由黄土岭出发,在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率领下,沿山谷向东移动,下午3时进入我伏击圈。我军当即发起攻击,敌伤亡惨重。激战中,我第一团发现一独立家屋附近猬集一群敌人,即令第一军分区炮兵连以迫击炮火力对其进行袭击,当即将阿部规秀中将击毙。至8日,我军共歼敌900余人。这是中国抗战史上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11月中旬,日军采取分路合击战术直插抗日根据地腹地。八路军沉着应敌,经过43天大小108次战斗,毙伤敌军3600余人,历时40余天的冬季反“扫荡”作战胜利结束。不仅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且使敌不敢再轻易以少数兵力深入我根据地腹地。
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医生,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中毒,不幸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高度颂扬他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十一集】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至6月18日,侵华日军集结20万人的兵力,以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为主力,发动枣宜会战。日军以湖北枣阳和宜昌地区为中心,对中国第五战区展开大规模攻势,企图围歼中国第五战区主力,并攻占宜昌,威胁中国战时首都重庆。
中国第五战区调集6个集团军共38万人的兵力,对日军进行防御作战。
枣宜会战历时一个半月。由于部队缺乏重武器装备,各部队之间相互策应与协同作战不力,部队通信联络失密,加之军事统帅机关对日军战略企图判断失误,中国军队在会战中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枣宜会战中表现的牺牲精神给日军以强烈震撼。
1940年5月7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亲率3个团的兵力由宜城渡过襄河,一路奋勇进攻,与日军激战9昼夜。日军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不幸陷入敌军重围,身负重伤,16日在南瓜店壮烈殉国。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至14日电)
(本组资料照片为新华社发)
制图:彭训文
(素材图片来源于国家档案局官网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