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

开放红利再度给力青岛

海关特殊监管区:

申孟哲 杨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15日   第 05 版)

  保税港区全貌

  青岛港

  保税港区汽车停放区

  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全景

  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区内企业

  回顾青岛三十年的开放历程,有一环不得不提: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设立。这一对外开放的制高点,赋予了这座沿海开放城市更多的使命。

  1992年,青岛保税区批准设立。2003年,青岛出口加工区设立。2006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设立。2008年,青岛保税区转型升级为青岛保税港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区(保税区)、园(保税物流园区)、港(临近港口)整合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

  自此,青岛成为了全国开放度最高、政策功能最集中的“开放红利”高地。

  将政策优惠、通关便利、物流高效等诸多优势融于一身的海关特殊监督区域,现在已是青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青岛保税港区:

  开放试验田 自由贸易港

  一片曾经的寂寞盐场,如今已化蛹为蝶成为青岛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的保税区,青岛保税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起,便承载了众多的关注与期待。作为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仓储分拨的重要平台和窗口,青岛保税区“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之路,充满曲折与荆棘。

  为了让保税区顺利起航,仅有29人的工作团队日夜奋战在2.5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忙着完善基础设施,清理荒草垃圾,整治半拉子工程;调整管理机构,面向全国招纳贤才;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全省第一个投资无费区;设立驻外招商代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后的短短四五年间,青岛保税区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各项税收就分别达到前7年的7.3倍、10.5倍和19倍。进入新世纪后,青岛保税区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更是先后跃居全国保税区第6位、第5位,成为全国先进保税区。

  进入良性运转期后,保税区领导层开始考虑长远发展计划。当时的数据显示,由于享受不到自由贸易政策,国内港口集装箱业务大量外流,因为中国北方的货箱到日韩中转的话,手续简便、速度快、效率高。为此,每年仅中转装卸费一项,我国就流失4亿多美元。

  随着青岛港的西移,毗邻青岛前湾港的保税区里,决策者们研究参考世界各国自由贸易港区后,结合中国国情,率先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区港联动—建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的“三步走”路径,开启了我国保税区转型发展的理论先河。

  理论的效应在于指导实践。2006年,实施“区港联动”的保税区,各项事业节节攀升:培育形成以青岛软控、易邦生物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以珠宝技术研究、刀具刃具设计、数字软件开发等为重点的创意产业集群;以马士基、捷丰、嘉里等大型跨国企业为带动的物流产业集群;以橡胶、棉花、矿权等国际商品交易市场为主体的高端市场集群,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建成棉花、轮胎、乳胶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橡胶、塑料两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重要工业品检测中心……

  2008年,保税区决策者们“三步走”的理论终于实现了质变性跨越:从“区港联动”升级为“保税港区”,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以“区、园、港”整合升级发展的自由贸易港区模式。

  如今的青岛保税港区,经济依港升级。总吞吐能力超过7亿吨的前湾港、董家口港,已经分别是世界第7大港口和我国5大外贸口岸之一,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

  累计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家企业、3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的保税港区,目前已形成国际物流、高新技术、贵金属加工、高端市场、临港服务等五大产业集群。而港区内汽车整车进口功能的完善,也将带动汽车研发、造型、设计、创意等汽车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聚集,形成集汽车物流、商贸、展示、服务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化的汽车城。

  “近年来,我们聚焦蓝色经济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产业集群,先后建成了汽车整车进出口口岸、大宗原材料国际交易及定价中心、进口商品检测中心等,着力打造进口商品交易平台,为创新开放和发展路径积累了丰富经验。”青岛保税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怀岳表示。如今,区内的青岛商品交易所,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尿素交易平台和世界第三大橡胶交易平台。

  青岛保税港区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规划:在国内,服务山东,依托陇海线,支撑环渤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功能区;在国际,面向环黄海,构筑世界先进的自由贸易港区。

  他们也有许多宏大的梦想: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定价中心”“扬帆自由贸易港区”……青岛保税港区正用坚定的步伐,朝着这些梦想迈进。

  

  青岛出口加工区:

  金属铼加工全球称雄

  怎样能进一步发挥临港优势,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出口加工工业,优化整座城市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为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在临近青岛大港的北部城阳区,“试办青岛出口加工区”这一念头,出现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规划中。

  经过积极努力争取,2003年3月,青岛出口加工区终于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12月通过国家8部委的严格“体检”,跨入了“国家队”序列,正式封关运作,成为全国第三批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位于青岛市环胶州湾产业聚集带中间位置,属于中国现行各类开发区中政策最优惠、管理最规范,同时也是最符合国际惯例的区域。作为海关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设立出口加工区,旨在改变加工贸易的管理方式,换“放羊式”为“圈养式”,逐步把加工贸易增量引入封闭的加工区域内,实现对加工贸易的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带动国产原材料等出口,为扩大外贸出口作贡献。

  建成初期的青岛出口加工区,依托“境内关外”的政策,重点引进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投资额度大、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两头在外”的保税加工类项目。他们先后引进了美国泰科、德国斯蒂尔、日本星电高科技、韩国丹庵电子等数家世界500强或世界同行业排名前列的顶尖企业,园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济规模持续壮大。

  在2009年两区协会对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的综合排名中,青岛出口加工区位列第6名。在这片核心区域只有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13年,青岛出口加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550万美元,进出境总值7.5亿美元(其中出境值5.1亿美元),其活力可见一斑。

  2012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青岛出口加工区划归红岛经济区管辖,成为北岸新城发展的重要一极。

  正在建设的青岛新国际机场选址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距青岛出口加工区仅10公里。按规划,青岛新机场将建设成为“区域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这又为出口加工区依托空港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

  “依托空港优势,全力争取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打造全新的功能政策平台。”青岛出口加工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卫平早已经开始思索下一步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客运排名前列的机场全部设立了综合保税区,在紧邻口岸机场区域设立综合保税区。张卫平正是从中看到了出口加工区的未来发展道路。

  因此,出口加工区决定,在园区政策叠加、区域整合以及新机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及资源优势条件下,着力推动园区传统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产业,积极探索文化保税与电商业务,发挥园区的政策功能,重点引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研发能力、投资力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在园区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传统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形成新型材料、环保与高端装备、健康食品、保税物流等四大新兴产业。

  这样的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在新型材料产业方面,青岛出口加工区已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金属铼材料综合加工基地,拥有全球唯一的全能型综合性铼材料生产企业,在世界上拥有无可争议的技术领先地位,是中国航空和航天两大系统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材料支撑企业,也是全球大型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铼材料供应商。

  

  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面向日韩的经济增长极

  2005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的申报工作正式开启。自此,青岛开发区红石崖昔日一片叫做“龙泉盐场”的盐碱地,开始蜕变成为开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这片土地距离青岛保税区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路程,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开发区这片土地庞大的经济体量和跃动的经济活力。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2006年5月,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正式批准设立。2007年,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当年12月即实现首批货物出口美国,成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行当年即有进出口实绩的出口加工区。

  从此,青岛市又拥有了第二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一座城市坐拥两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足见国家对青岛这座经济活力之城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没有辜负这份期望。他们摒弃了传统意义上主要以加工服装、食品等轻工产品为主的旧有模式,“一步到位”地从“高端”入手,直接对接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为主的高科技、低能耗、低排放、出口型先进制造业。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周边六大产业集群——海洋工程、港口、家电、石化、汽车、机械制造的产业链触角,深深进入到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内;路桥相联,与前湾港码头、青岛国际机场等近在咫尺的优越地理位置,使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物料、机器设备、成品等的进出口运输非常便利,并可形成区港大联动格局,进一步增强综合功能优势。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到现在,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已经引来了一批“凤凰”。

  2013年,区内精密电子产业日本三美电子实现产值1.72亿元,外贸进出口1.03亿美元;以青岛裕龙橡胶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保税物流产业已落户7家,而该公司2013年的进出口同比增幅达183.4%;从事海洋工程船舶设计与咨询、管道机器人技术研发制造、海洋与陆路石油装备研发制造等业务的机械装备公司青岛北海石油装备,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额3亿元;而中俄直升机项目、山东航空产业园落户园区,则为青岛打造直升机产业制造基地、发展航空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而近几年来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为地理位置上毗邻日韩、与日韩具备广泛产业与人文合作优势的青岛注入了新的机会和活力,中韩自贸协定也有望在年内达成。

  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敏锐地嗅到了发展机遇。

  “转型升级为重点面向日韩进出口结合的贸易合作区,实现发展出口和扩大进口相结合,为中日、中韩两个合作创新产业园提供更周全的保税政策配套服务。”这一新思路呈现在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管理层的脑海。

  2013年2月,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划归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理。“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身为保税港区的一份子,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的产业承载功能不断完善。

  截至2013年底,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共吸引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27个项目落户,累计投资总额8.12亿美元,初步形成精密电子、保税物流、机械装备和高端棉纺织产业四大主导产业。

  距离园区不远的中日、中韩两个创新产业园,现在已经开工建设。他们结合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建设规划,吸引日韩跨国公司在出口加工区内设立国际采购中心、进口分拨中心、出口集运中心,为日韩跨国企业全球采购与配送业务提供平台,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

  在今天,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依然秉持着“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争取尽快将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措施推广到园区,重点引进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项目,开发区经济新增长极的发展计划已跃然纸上。

开放红利再度给力青岛
责编:申孟哲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