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大马华小,真会消失吗?

张奕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12日   第 12 版)

  华文教师正在主持考试,教室里大多数是非华裔的面孔。
  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校园中的读书声,曾是华文学校里最平常不过的场景。然而时过境迁,华文学生的读书声将有可能在马来西亚消失。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报道,马来西亚森董联会主席苏祖池曾表示,森州82间华小大约有四成将在10年内关闭。

  师资短缺 资金枯竭

  华文小学(华小)即将消失,这不是危言耸听。一直以来,师资短缺、校园建筑年久失修、教室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马来西亚各地的华小。

  根据全国校长职工总会的统计,马来西亚目前缺少382名合格教师。其中,仅柔佛州就缺少259名教师,占了全国总额的60%以上。

  在长期缺员的情况下,部分华小必须年年雇佣临教(临时教师),教育质量因而大受影响。每年5月,都是马来西亚各所华小最为头疼的时候。随着一些临教陆续离职,不少老师面临退休,在“双失”的情况下,师资荒问题就会更加显现。

  除了师资问题,拨款也总不到位。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六甲市区平民华小曾经拖欠高达近2.5万令吉的电费。该校校长解释道,被迫拖欠电费,是因政府在过去的半年中,没有按规定发放每月的水电费补贴,造成电费欠款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新生短缺 友族插班

  除了外在因素的限制,华小在自身的定位与现实间也存在着矛盾。

  据马来西亚《中国报》日前的消息称,一些华小近年来出现了华裔新生数量下降的现象,部分学校新学年甚至没有华裔新生入学,反而是友族(指除华裔外的其他民族)新生接过了“读华文、学华语”的接力棒。

  《星洲日报》报道称,公益华小今年有130名学生,可是华裔生却只有27人,只占该校学生人数的20%。而占该校人数比例最多的种族是巫裔和暹裔,分别为52人和47人。

  华文崛起的大背景,华小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吸引友族家长愿意送孩子入读的原因。

  非华裔新生进入华小,使得华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和沟通方面都会存在问题。例如,在考试前,教师先以华语解说考卷内容后,如果有学生表示不明白,那老师还需要以马来语重复一遍考试要求。

  以华语教学为媒介,这是华小维持下去的基本条件。可是面对华裔学生荒,如何既保证华小的运作,又坚持保有华小的发展特色,这是一个难题。

  排除万难 曙光再现

  面对诸多问题,当地华人表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马来西亚,即使华小只剩下一名学生,也坚持要开办下去。

  马来西亚总理署部长魏家祥说:“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华裔生有学习母语的权利。华校不仅是学习汉字的地方,更是接受汉文化熏陶的地方。”他向马来西亚砂拉越州政党及华团领袖收集华小名单,预计今年马来西亚政府将拨出约670万令吉惠及砂州华小。

  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总会会长彭忠良表示,尽管今年全国华小所缺师资比去年还要多,但根据未来几年华小退休教师和师训毕业学员的数据,到了2015年,华小教师不足问题基本上可获得缓解。

  对于华小中不谙华语的友族学生,各地华小认为开设华文幼儿园或学前教育班是一条捷径。学前教育班不仅是学生学习华语的基础班,也是直接吸纳更多学生直升该校的渠道之一。此外,华小的教师都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汉语,不能单靠学校教师的教学。

  只有政府、学校、家长形成合力,华小的命运就不会那么悲观。

歧视华裔要不得
“舌尖”上搞创意
华侨华人艺术家 举办中秋音乐会
小学生感受开笔礼
大马华小,真会消失吗?
责编:孙少峰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