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11日 星期四

签证到期有人办 合作伙伴帮助找

青岛外企有个共用“管家”

赵 伟 宋晓华 战海青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11日   第 02 版)

  青岛市外企协会组织青岛外企参加日本山口县国际商品交易会

  30年前,国务院一纸批文打开了青岛对外开放的窗口,青岛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随着这座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步伐,外资企业首次被引入这片热土。

  如今,23300多家外资企业扎根于此,坐享青岛开放的发展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精细的政府服务,并将这些优势化为企业发展动力,在市场竞争中频频折桂。

  外资企业到青岛闯市场,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青岛市商务局与青岛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外企协会)、青岛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外服中心)等外企服务平台最有发言权。多年来,它们构建了融合式商务领导工作机制,为外企发展拓出一条快车道。

     

  外企在青岛有个家

  9月初的一天上午,外企协会来了一名金发碧眼的德国男子。男子用不熟练的中文告诉工作人员,他是青岛一家德资企业的总经理,因经常在外出差,前日返回后,发现签证有效期仅剩两天。时间紧迫,协会工作人员马上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特事特办,为这名男子迅速办好了签证延期手续。

  在外企协会,这样为外企解决燃眉之急的事例不胜枚举。

  多年细致服务也为外企协会赢得好口碑。“协会是外资企业的家。”这句话已成为在青外资企业的共识,无论是公司经营遇到瓶颈,还是外籍员工碰到生活困难,都会想到外企协会。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3年,青岛市年度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从最初的237万美元,发展到55亿美元,增长了2000余倍,利用外资水平也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些成就的背后,外企协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丰富度和时效性,外企协会在编印协会会刊《外资企业之友》的基础上,又创办了《信息速递》,每两周一期,涵盖协会近期工作动态、最新通知、经贸信息、新出台实施的政策法规等内容,并翻译成英、日、韩三种文字,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发送给外商,提高了协会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受到外商和企业一致好评。此外,《信息速递》还免费为企业提供推介平台,不少企业通过这一渠道找到了更多合作伙伴,在青岛扎根成长。

  实际上,协会不仅帮助外资企业解决燃眉之急、牵线搭桥为其寻找上下游合作伙伴,还可以帮助其寻找法律顾问、推荐合作银行、物流公司等,甚至可以帮忙引荐交响乐团演出。

  除了帮助外资企业在青岛立足,协会还积极带领企业走出青岛拿订单。今年以来,协会组织327家企业558人次参加了春季广交会及德国法兰克福家纺展、法兰克福礼品展、科隆五金展、美国中部卡车展、日本山口县国际商品交易会等12个国内外展会,成交3.8亿美元。

  现在,协会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青岛共有的“管家”,目前拥有会员企业1500余家,其中不乏前湾集装箱码头、马士基、庞巴迪、伊藤忠、丽东化工、汇丰银行等行业巨头。

  牵线搭桥赢好评

  如今,各行业、各地域服务、交流平台纵横交错。有经济学家认为,发展平台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更容易获得资源优势。

  “许多外企刚到青岛,急于寻找合作伙伴,开拓市场。经常有外企找到协会,让我们帮忙牵线搭桥,尽快建立销售链。”外企协会工作人员陈女士举例说,去年,有一家韩资企业,其原材料供应商原本在距离青岛数千公里的东莞,企业订货成本和物流成本都很高。经协会这个平台牵线后,厂家发现,他们身边就有一家类似的原材料供应商,两家企业负责人见面后一拍即合,很快敲定了合作事宜,实现了双赢。

  现在,外企协会已成为青岛外资企业之间、外企与内企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自成立以来,协会坚持常年组织重点外企沙龙、外企座谈会等活动,还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家俱乐部,促进企业之间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就在今年6月,一家专门生产办公桌椅的日资企业应邀参加沙龙,在沙龙上现场展示企业产品,被一家德国企业当场相中,两个企业很快走上合作之路。

  其实,在青岛,外服中心也是政府为外企服务的平台之一。数量众多的外资企业通过这些平台牵线搭桥,聚集在一起,并通过这些平台了解最新鲜、最有用的资讯。

  上月底,外服中心特邀青岛网商协会、百度、良品电商集团的培训讲师,围绕传统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变革等,举办了电子商务应用培训活动,共吸引50多家企业共60余人参加培训活动,由“请上来”的召集培训转变为“走下去”的上门服务。“我们企业非常欢迎这种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指导,这对于我们把握经济发展大局,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很有帮助。”对于这次活动,一位参会企业代表评价颇高。

  同时,通过在全市范围推进实施建立市级、各区(市)、工业园区和街道(镇)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环境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外服中心将13个区(市)级联系站和149个街道(镇)、经济园区级联系点,连接成一整条服务“链”,为优化青岛市外企发展环境带来显著成效。

  工作机制融合式

  对于这些连接政府与企业的平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刚形象地比喻道:“政府与企业就像组成三明治的上下两片面包,而这些平台就是中间的黄油与香肠,有了它们,三明治才更加美味。”

  现在,青岛正在将“三明治”做得更美味:通过创新建立融合式商务领导工作机制,外企在青岛的发展将更加顺畅。

  近日,为进一步优化外资企业发展环境,听取外商投资企业和驻青机构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外资企业落地及运营中的主要问题,青岛市商务局召开了一次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前湾集装箱码头、宙庆工业设计、JETRO等11家外资企业和驻青机构的近20位代表,以及海关、商检、人民银行、人社局、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外资企业代表对进一步改善青岛市投资环境各抒己见,就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放宽外国人就业签证年龄限制、提高通关效率、研究港口新政策以及合理安排夏季限电等方面的问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展开交流。针对企业提出的部分问题和建议,相关部门现场给予了答复,并表示将对企业发言及时整理汇报,尽快帮助企业协调解决。

  当前,青岛的城市管理者正在展开新一轮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加快实施蓝色引领、全域统筹和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财富管理中心、“一带一路”东方枢纽港城市……青岛全新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对于外企在青岛的发展环境,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信心十足:“为了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的现代化国际商务城市,我们已经启动五大行动计划,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完善一流的政务、法制、人才、政策等体系,建设外企在青岛发展的‘快车道’。”

青岛外企有个共用“管家”
资讯速递
在青岛找到德国的感觉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