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中小企业工商论坛”一大亮点:

侨联搭舞台 侨商唱主角

杨海旗 李 瑛 吕文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08日   第 06 版)

  海外网现场采访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右一)。

  海外网现场采访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右一)。

  9月2日,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在南京举行。作为APEC部长会议的重要配套活动,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亚太地区的300多名政界、工商、学术界人士参加。

  侨商身影闪耀APEC论坛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活动中,与会嘉宾们围绕“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作了主题发言;就“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发布了系列报告;针对“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展开了研讨和对话;会上还通过了工商论坛成果倡议。

  在活动中,侨商积极参与的身影成为亮点之一。

  当天下午的交流研讨环节中,参与讨论的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齐忠权、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牛牧、加拿大加达国际商务投资咨询公司总裁闫长明等,他们均是带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回国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各抒己见,就降低中小企业跨境贸易投资壁垒、企业创新与商业价值实现路径、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及全球价值链与中小企业的作用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分布在APEC成员中的侨商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贸交流合作的活跃力量。”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在当天的开幕式演讲中指出:“本次论坛是中国侨联与APEC的有关机构的首次合作。活动得到了APEC成员中侨商的积极参与。”

  他希望各位侨商和工商界朋友充分借助亚太经合组织平台,进一步加深了解、促进合作,为改善亚太贸易和投资环境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各位侨商积极发挥在市场信息、技术孵化、创新驱动等方面的优势,提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建议,为亚太工商界共享中国商机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多层次助力新侨创新发展

  与会侨商很多是带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回国创业的,有不少人受益于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的扶持。

  对于国家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李卓彬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独家专访时说,“国家推出的‘千人计划’及有些地方出台的‘万人计划’都在大量地吸引他们回国创业,而且各级政府也搭建了很多平台,如推出留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博览会等。此外,留学归国人员也开始尝试自我服务,如老侨帮新侨、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中国侨联一直在着力推动新侨创业活动,努力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归侨创业者尽快适应国内的投资、创业环境,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投资切入点,让他们能更快地取得效益。”

  他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走出去的留学生超过300万,现在回国创业、就业的人数已接近150万,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对国家经济发展将会有很大贡献的一支队伍。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是世界前沿的,他们的技术和触觉是具有国际高度的,这些人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独特视角推动转型升级

  “在鼓励侨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侨联的作用不可忽视。”陕西省侨联经济联络部部长羊卫东说,侨联本来就是联络海内外侨胞的组织。改革开放30年来,侨联通过各种平台为广大侨商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搭建了中国侨商会和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等平台。通过侨联组织的各种会议,世界各地的侨商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

  奥烨集团名誉董事长李敏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她表示,通过侨联的搭桥,她得以参加此次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得到与国内的行业精英交流的机会,这对于长期在海外生活的侨商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同时,她也把澳大利亚的最新行业资讯带回中国,分享给国内的同行,共同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对于侨商来说,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国内、国际双重视野及触觉,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创新发展的契机。

  中国侨商会副会长、UGE希翼绿色能源集团董事长谢湘荣说,“在我回国创业的12年间,涉猎了很多行业,包括房地产、旅游、矿产、娱乐等。但在2007年,我意识到应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果断对企业进行转型,将精力放在新能源的开发和研究上。目前,我们的产品已遍布全球,公司也于今年7月份在北美成功上市。”同时,她还强调:“我的成功融入和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侨联的支持。”

  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1995年从西班牙回国之后,选择了宁夏进行创业。他说:“相对于中国东部,西北落后地区更需要发展,也更具有发展的机遇和潜力。”对于西部未来的发展,朱奕龙亦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对于打开西部的屏障非常有利。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为新侨创新发展支招

  眼下,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创业。在论坛期间,不少专家、侨商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不吝与年轻的海归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曙光接受海外网专访时,建议中小企业家运用法、商结合的观点去经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会如何应用法律思维和方法去经商、如何去保护自己的产权、如何依法来创业创新、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借助法律手段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董志勇认为,在现代社会在所有制的转型中,市场的决策者由官员转向了企业家,因此,进一步培养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变得非常必要,企业家精神会成为未来20年甚至50年中国发展改革的最宝贵财富。他说:“对于企业而言,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家的灵魂。”

侨联搭舞台 侨商唱主角
美华人捐赠“飞虎队”抗战文物
华人应提高网信甄别能力(观海亭)
有“锅气” 接“地气”
京唐侨联共推京津冀一体化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