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香港中秋的地道回忆

赵文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08日   第 03 版)

  中秋节在香港,是一个光亮璀璨的名字。冰皮月饼的晶莹、彩灯会花灯的绚丽、沙田柚灯笼的朦胧、大坑舞火龙的高亮、还有不再多见的天灯和煲蜡,一切都是十五满月下,光与亮的重叠。地道传统的中秋味道,却融合了一份舞动的活力和锐意。

  月饼分期卖

  廖迪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对于年幼时香港中秋的模样依然印象 深刻:“从每年10月开始,每个月家里都会拿出5元钱,给附近熟络的饼店”。等到来年中秋,一份精致的月饼便可带回家。“店家还会附赠两只小猪模样的‘猪仔饼’给小朋友”。他还记得“这种类似分期付款买月饼的方式,叫作月饼会”。

  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迅速腾飞。过中秋的方式日益发生改变,“月饼会”慢慢消失了。如今的中秋前,大批上班族提着冰皮月饼匆忙赶回家,放进冰箱,等待与家人一起分享冰凉清爽的月饼滋味。

  除了月饼外,让廖迪生记忆犹新的食物还有沙田柚。不仅因为中秋是吃柚子的好时节,更是因为那黄绿澄澈的柚子皮。“我们会把沙田柚皮完整地剥下来,在外边镂空几个洞眼,再把蜡烛放在其中,这就是普通人家孩子的中秋灯笼。”

  八月十五中秋月宴之后,提着沙田柚做的灯笼出门,与满月的光辉交相辉映,是香港中秋地道的回忆。香港也永远不缺少散发光亮的庆祝方式,从前的沙田柚灯笼如此,现在的中秋彩灯会也是。

  中秋彩灯会每年都会在维多利亚公园等地如期举行。彩灯展览的样式形态各异,今年更有高7米半的“吊工”中式花灯。除了彩灯,还有传统技艺表演、灯谜竞猜等活动,伴随着彩花绽放般绚丽的花灯月夜。

  大坑舞火龙

  在廖迪生看来,尽管曾经被殖民统治过,但香港依然保留了较好的中秋习俗传统。当八月十五月光皎洁,香港人用独特的风俗习惯,享受家人团聚、庆祝祈福的时刻。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大坑舞火龙。

  平日宁静的大坑街道,在中秋节及其前后3天,会变得人潮涌动。一片锣鼓声中,近300位村民舞动着长46米的巨龙在大街小巷中穿梭。从世界各地前来的人们以及香港居民们,跟随着巨大的火龙前进。

  这条巨龙的龙头用珍珠草包扎,重达48公斤。一对龙眼是两只手电筒,龙牙和龙舌均是用铝片做成。前头引路的龙珠,是两个插满线香的柚子。而整条龙身有32节,珍珠草搭好框架后,再插上香并点燃。

  大坑的舞火龙传统,据称起源于19世纪,当时的居民是为祈求消除瘟疫。而除了大坑舞火龙,还有仅在中秋当天进行的薄扶林舞火龙。这项久负盛名的文化活动,历经代代相传,依然是中秋佳节最亮眼的那道光。

  天灯来祈福

  香港地区文化融合了都市与乡村两种元素,时下有些传统渐行渐远。在从前的新界地区,大多数人都是务农人员,八月十五远没有到庆祝之时。在收割稻田之前的中秋节,新界地区的香港人多是燃放孔明灯来进行祈福。

  从2010年开始,由于考虑到发生火灾及影响飞机飞行的缘故,香港政府开始呼吁市民切勿胡乱燃放天灯。如果因为燃放天灯引发火灾,或燃放长宽超过2米的天灯,责任人可以被检控。

  除了燃放天灯,对于早前的香港市民来说,煲蜡也是他们喜爱的中秋月夜活动之一。中秋夜宴之后,在公园赏月吃月饼一番,月饼盒随即空出。孩子们喜欢把其当作器皿来烧蜡,待蜡融化后,再喷水,最后蜡液四溅并产生高温水蒸气。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简单刺激的娱性节目,但却极其容易导致烫伤烧伤事故。在上个世纪末,香港政府开始呼吁市民不要煲蜡。

  廖迪生回忆起这些珍贵的中秋记忆,却最难忘关于其母亲的一个细节。每年中秋十五,母亲都会收拾妥当,带领家里孩子,在香案上摆好水果月饼,进行拜月。也许,中秋节最动容的,无非就是我们与家人的这些点滴。在如今飞速发展的香港,中秋节的这些光亮依然斑驳可见,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亲人永恒的惦念。

两岸首次联手打造乡村游品牌
“中山·黄埔·两岸情”情动香江(特别报道)
对话
协作
香港中秋的地道回忆
联展
香港航班能玩手机了
台湾中秋节“大同小异”
大陈岛迎来中秋返乡台胞
责编:任成琦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