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时间每周四20:30至21:00,当地人可以从都柏林城市广播收听到一档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节目—— Hello China(你好!中国)。这个节目从策划到制作,都由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完成。
“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
为什么做这个节目?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传播中国文化,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在都柏林大学就读的张茼的印象中,爱尔兰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朋友聚会谈到中国时,有些爱尔兰朋友就两眼放光,缠着她问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但令张茼感到沉重的是,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有时甚至存有误解。一次和朋友逛公园时,她的一位爱尔兰朋友看到海鸥,就问她:“你是不是想把它吃掉?”原来,在一些爱尔兰人眼里,只要是会动的东西,中国人都吃。
无独有偶,同校的沈艳婷也遇到了同样的窘境。她曾被一位爱尔兰朋友这样问道:“你们中国人平时的穿着也是这样的吗?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武功?”
来自都柏林大学的孙弘博也多次被问及“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吃狗肉?”他很无奈:“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常常感到困扰,因为我们发现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
“我们想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现状,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孙弘博说道。这也是Hello China节目组中所有中国留学生的心声。
Hello China节目主要有三种内容。一是播报中国国内新闻。二是话题,邀请嘉宾讨论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国社会热点。第三是教汉语。
Hello China的无线电波覆盖到了爱尔兰全境;同时,通过一些广播网站和手机APP,世界各地的听众都能收听到Hello China的节目。
“从播音中获取乐趣”
在Hello China 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志愿者们增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也为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平台。
张茼是Hello China的一名主持人。虽然从本科到硕士,她学的都是理工科,但她从小就喜欢传媒行业。因而去年6月收到Hello China的招募通知时,她投向了该节目组的怀抱。对她而言,Hello China是助她实现这个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梦想的平台。
和张茼一样,沈艳婷也对传媒感兴趣。她擅长播音,小时候曾在地方电台做少儿广播节目。而长大后,在异国他乡,她依旧能从播音中获得乐趣:“每次在Hello China做主持人,都能遇到不同的人,比如懂中医的外国朋友,会中国占卜的外国朋友,以及分散在爱尔兰的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一份收获,一份乐趣。”
林盼盼就读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互动数字媒体硕士专业。她在Hello China做录音师,也是“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录音剪接和声音处理技术用于实践中。由于本科阶段学的是英语与中国历史,她对Hello China 节目中涉及到的中国历史也格外感兴趣。“我一方面想传播中国文化,一方面借此机会锻炼专业技能。”林盼盼说道。
一路走来之不易
这档传播中国文化的节目始于2001年,但在2010年之前,它并不叫Hello China,节目形式也与现在大不相同。2010年,当时的负责人李天把节目易名为Hello China。2013年6月,现任负责人孙弘博接手Hello China时,节目组只剩下一个成员了。
“当务之急是招募新人。”孙弘博通过中国学联向在爱尔兰的中国留学生们发出了招募通知。经过筛选,7名新人加入了节目组。
新人加入后,困难并没有迎刃而解。多数成员未经过广播节目制作专业训练,孙弘博对电台节目制作也是一无所知,只能上网查资料。策划、主持、音频编辑,他自己摸索着学习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并给新人做培训。新人逐渐上手后,就开始发挥各自的职能。他们每周六录制节目,从未间断过。
许多成员加入节目组后的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张茼第一次主持的节目话题是“中国和爱尔兰产后护理的比较”,涉及许多医药术语,如当归等,用英语介绍这些名词对她来说有点困难。当期嘉宾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她一紧张,嘴巴就更不利索了,只能不断地重录。
谈到Hello China未来的规划,孙弘博透露,他希望多组织一些线下活动。目前,他打算举办一次“中国文化之夜”音乐会,让更多人体验“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