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学院一教授讲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时持有一论:越是“一根筋”的人越有魅力。
细数看过的文艺作品,确有些道理。《阿甘正传》中“甘”的执著让人心生佩服,《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也给人印象深刻,《有话好好说》中姜文扮演的那个角色的怪论“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一根手指的事儿”让人忍俊不禁。
现在回想起来,对此说又有些异议。“一根筋”人物的魅力,源自其所做之事于人无害,正义,正面。如若在错误道路上一路狂奔,效果自当别论。
拿现实中人物对号入座,安倍应该算是“一根筋”似的人物。媒体评论给他的评价就是“一路向右”。
本周日本政坛最大的看点就是安倍换阁。除了主要阁僚留任,其余12人均为新人,且大多为“右”。比如新任防卫大臣江渡聪德、总务大臣高市早苗、绑架问题担当大臣山谷惠理子等阁僚不仅主张参拜靖国神社并亲身践行,还在慰安妇、教科书等敏感问题上与安倍“意气相投”。
有人说,安倍行为举止师从小泉纯一郎。此论确实公允。而小泉就是著名的“一根筋”式人物。从2001年小泉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历史问题”就迅速成为日本和亚洲受害国家之间的重大争议。
无论是日本首相的靖国神社参拜、日本政治家不时冒出的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论,还是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肆意狡辩,以及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的“避重就轻”,近十多年来,“历史问题”常常是东亚政治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
日式“一根筋”的危害在于,患有这个病症的人,无法换位思考,无法将心比心,无法遵从国际规则,也无法从宏观角度全面分析问题。若换作普通人,也就罢了,毕竟影响有限,怎奈日本政坛患病最深者,往往是握有权柄的首相。
安倍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已经公开将国际社会视军国主义侵略战争行为为罪行和灾难的“原罪论”,实质性地转向二战前和二战中“日本皇军”和“战争狂人”的行为是“殉国”的“爱国论”。
第二个任期至此,安倍政府已经将日本的历史修政主义推到了顶峰。有人说,安倍和日本右翼就是想要让日本人的精神和意志从二战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让日本能够重新振作以实现“日本回来了”的梦想。
但若为了这梦想不惜为侵略历史涂脂抹粉,不惜用“积极的和平主义”充当扩军备战的幌子,不断地伤害与亚洲邻国的感情,不断地挑战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实在对日本无益,反而必然会“一根筋”地引导日本走向新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