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27日 星期三

新疆呼图壁的“有声名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27日   第 06 版)

  户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卢登荣在呼图壁表演

  木垒县的新疆曲子传承人郭天禄老人如今依然将新疆曲子作为他人生最大的功课

  张春贤与新疆曲子传承人王曰发亲切交谈

  卖妙郎

  呼图壁县县委书记曾春雷热情介绍新疆曲子

  李彦贵卖水

  当我们怀着虔诚之心,打开新疆曲子戏的文化经卷,我们仿佛听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穿越百年时空的歌唱。那些朴素的乡土乡调,如同散落在丝绸古道上的花朵,在远行驼队尘土飞扬的车辙中,在微风吹过的金色麦田上,在葡萄树心型的叶片下,在方方正正的汉字里,自然而然地绽放。

  ——陈剑文

  

  新疆曲子 百年传奇

  王宝君 李小平

  呼图壁,系准噶尔语,由呼图克拜的读音演变而来。清代著名西域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卷三》中记载:“呼图克拜,吉祥也。”呼图壁又称吉祥城。城不大,有林荫洒道,花树俨然,有老媪踯躅牵幼闲行,有老翁的三弦琴声从九曲回廊的红色廊柱间绕过,还有一声声沧桑的新疆曲子无遮无拦地漫出……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新北道的这座城,城中人自第一嗓新疆曲子活泼泼地唱出来后,就从没有中断对它的吟唱。即使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喜爱小曲子的人们也曾在心里千万遍地捻揉过剧中的每一段唱词。新疆曲子的每一部经典的曲目都沉淀着时光的重量。

  小曲初成

  在新疆,会唱曲子的老百姓习惯性地把新疆曲子叫作曲子,常常是三五个人凑在一起,三弦一拨,板胡一拉,便脱口能唱出几折。在丝绸之路新北道形成的岁月里,这条路不仅往来过商贩、多种民族语言和音乐调式。三弦四胡拉得回肠荡气,铿锵的响起在乡野地头、农户小院里。

  新疆曲子唱词的内容也包罗甚众,有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名人轶事、当然也少不了那些才子佳人动人的爱情故事。清代,大小和卓、阿古柏之乱,为平乱统一新疆,清军与移民陆续迁入,让新疆曲子羽翼渐丰起来。冬闲过节时,人们便呼朋唤友,走村串巷,吹拉弹唱,一派热闹。循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延伸,没用多久,哈密、巴里坤、木垒、奇台、吉木萨尔、昌吉、呼图壁、乌鲁木齐甚至伊犁地区,都开始流传着新疆曲子的乐音。

  曲中乾坤

  唱新疆曲子人多,便会有人唱得好;唱得好,就需要一个舞台。北疆的绿洲便是新疆曲子得以开枝散叶的土壤,它们伴随着一场场的春种秋收,一次次寂寂的旅程,一年年异乡人的离愁,慢慢地脱离长期的简单坐唱、走唱形式。融入流传在新疆的其他曲艺形式,从表演形式到演唱的内容有了浓厚的舞台色彩。

  上世纪40年代初,呼图壁县二十里店的农民侍学仁组建自乐班,在新疆曲子经典传统剧《火焰驹》中饰演义士艾谦,在夜赴刑场、舍命求弟的情节的表演中,惟妙惟肖。呼图壁不仅是新疆曲子的重要传承地,同时也是新疆曲子剧团的创始地;呼图壁不仅是新疆曲子名家的荟萃地,也是群众基础最好的发展地,小曲子在这里已吟唱了百年有余。贩夫走卒、满面尘沙的骆驼客、避祸逃难的乡民,也回响过南腔北调的乡村艺术乐音。

  陕西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河州的平弦、青海的赋子、陇东的道情、甘肃青海的花儿、还有西北的民歌小调揉和在一起,便做出一桌颇具新疆风味的“曲子宴”。汉族人唱、回族人、锡伯族人也跟着唱。小曲子究竟从何时开始传唱,无据可考,但从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已可见新疆曲子的踪迹。“酒楼数处,日日演剧。数钱买座,略似京师。”这纪大学士虽说的是曲子,言词间却无不透着对皇城的思恋。想来,那些传唱乡音乡曲的人,也应怀着如此这般对故土的思念,才能将这些曲子带到千里之外的新疆。

  新疆曲子最初的形式是简单的,常是一人弹,二人对唱,数人轮唱。新疆曲子的道白采用新疆汉语方言兰银官话,唱词和曲调又杂糅了多种民族语言和音乐调式。据说有剧团在昌吉滨湖演出《墙头记》时,有名观众看戏入迷,以戏为真,冲上舞台挥拳便揍反面角色,幸好及时被众人拉开。剧团演出时看戏的人常是人山人海,舞台常被挤得摇摇欲倒,剧团因此得名“推倒台”。1949年,呼图壁的魏户、东河坝王闯吉也组织了一个自乐班。班中名叫刘石匠的艺人在《怕老婆顶灯》表演中,头顶清油灯,在地上腾挪起卧,来回翻滚,清油一滴不洒,灯火不灭,每每表演时,周遭叫好声一片。只可惜第二年,刘石匠病逝,人走艺绝,从此只留传说。

  百年曲“香”

  1950年2月15日,中共景化(呼图壁)县委会成立。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呼图壁的戏曲文化也翻开了新的篇章。2006年6月20日,新疆曲子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8月8日,新疆首届乡村艺术节暨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吸引了新疆巴州、哈密、伊犁地区曲子剧团,非遗项目甘肃华亭、敦煌曲子戏剧团前来加入,人们仿佛再次看到了丝绸之路新北道已弹指百年,新疆曲子如沿途蓬勃开放的沙枣花依然馥郁芬芳……

  

  百年曲子情

  郁斯尧

  落日的余晖轻轻地铺撒在呼图壁世纪园宛如江南水乡般的九曲回廊、假山幽径之上,三五成群拉着二胡、唱着小曲子的人们开心地歌唱着。拉二胡的琴师,早已双目微闭沉浸到小曲子的世界里。这种简单而朴素的幸福场景,浓缩了一家家自乐班口传心授的传承,他们已将曲子的传统剧目传唱了一百多年。即使是在文化形式丰富多样的时下,作为新疆唯一的汉语言地方曲种和剧种,曲子所保存的集体记忆与温度,也足以让人感叹。

  “前圈里吆出个大牛来,后圈里吆出个牛娃来。大牛前头走哎,牛娃跟后头。哪一个不走哎,我就拿棒掯哎。大牛不吃草哎,牛娃跟上跑……”在新疆曲子文化节上,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中心小学表演的问答对唱——《小放牛》,赢得阵阵掌声。

  近年来,呼图壁县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11年春节大年初二,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的乡村小路上,鞭炮的红色碎屑还鲜亮地铺在上面,一堆堆收割过的秸秆上薄雪闪着银色的光芒。镇文化站里,二胡、三弦、板胡、四胡、碰铃、牙板在乐师的手里发出悦耳的声音;穿着一身身簇新衣裳的男女老少你一出我一折,热热闹闹唱着小曲子。这样的充满乡村气息的文化活动,每年农闲或是春节的时候都会在五工台镇上演。

  在呼图壁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打麦场上、农家小院子里,小曲子已经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百年有余。这里勤劳的人们呼吸着呼图壁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准噶尔盆地南缘温暖的阳光,思索着如何为这种古老的文化做些事情,让一代代人把这种乡村艺术传承下去。

  2010年5月,一个新的短句进入人们的视野——“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对于多民族聚居地的新疆来说,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文化引领,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现代文化能够在新疆大开发、大建设中起到引领的关键作用?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要求,全疆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寻找与思考本地能够发挥引领现代文化的载体。

  在呼图壁,什么样的文化形态才具有现代性与引领性呢?呼图壁县委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这种文化形式既要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又具有现代文化的表现形式与视角。它不是越旧越好,越土越好,甚至不是越特别越好,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继续保有自己的特色,在继承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2011年底,在呼图壁县全委扩大会议中,县委书记曾春雷提议由呼图壁举办一个“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节庆活动,此项活动的举办必将成为呼图壁县对外形象宣传一张“有声有色”的文化名片。

  在会议现场,大家献言献策。一时间,有人提议举办牛奶节,有人提议举办苗木节。当曾春雷提出要举办“新疆曲子文化节”时,大家一片哗然。看着干部们略带疑惑的目光,曾春雷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全县的干部上了一堂“世界农业发展史”的课。

  呼图壁现在已经进入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与之匹配的是要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新疆曲子源于乡野,是现代乡村艺术的一部分,通过曲子文化节的举动,不断地对小曲子剧目和表演形式进行创新,来顺应当前的文化潮流,再辅之以现代文化的传播方式,小曲必将不小,而天下人也可知曲中“乾坤”。古人云: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曲子文化节不仅能做到“众乐乐”,还能带着呼图壁走出新疆,走到更远的地方。

  2012年8月12日,新疆首届乡村艺术节暨呼图壁县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开幕,来自甘肃敦煌曲子戏剧团、华亭曲子剧团与新疆本土的曲子艺术家们演出了一折折曲子戏,好评如潮。

  2014年8月,“新疆曲子文化节”步入了第3个年头,丝绸之路沿途、曲子传承之地的艺人们纷纷赶来,台下人头攒动。人们扶老携幼,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唱着似曾相识的唱词,弹着同样的三弦,只是你在丝路的那边,我在丝路的这边,不论是鹤发童颜、红粉佳人,都共同唱着一个曲子的百年之梦。

新疆呼图壁的“有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