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两岸三地学者热议《人文颂》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20日   第 07 版)

  图为专家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
  深圳商报记者 韩 墨摄

  1、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范例

  《人文颂》为中华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就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流价值观找到公约数。《人文颂》的成功主要有三点经验可借鉴:一是策划者有宏大的战略眼光,把重大主题和精美文艺形式相融合。二是作曲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艺术视野。三是编导和指挥有学贯中西的勇气和魄力。《人文颂》把西方交响乐和儒家文化核心要义结合起来,让东西方观众的审美水乳交融,因此,能让中西方观众眼前一亮、心灵震撼。——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张国祚 

  2、充分凸显仁爱包容之心

  在观看音乐会之前,我曾好奇这部作品要怎么用交响乐来表现抽象的思想理念,观看之后我的好奇解开了:《人文颂》相当成功,它用交响乐这种高雅艺术来表现儒家文化核心要义,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单讲“仁义礼智信”太抽象,加上“金木水火土”就具象了。作品的歌词写得相当美,我特别喜欢歌词当中“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种族和地域”这一句,充分凸显出“仁”的仁爱包容之心。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笑敢 

  3、从两头抓住了最高点

  《人文颂》用交响乐表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可以说有两个意义:其一,它传达的中国文化或儒家思想的精髓、精华是与时代相连的,是最有力量的声音;其二,马克思曾说过,交响乐是最能够代表现代社会的音乐,它体现了理性的效益原则和最高水准,把这样的西方现代艺术形式拿过来,用以表达儒家思想或者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影响最大、最深厚的思想,这个结合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说,《人文颂》从两头都抓住了最高点。

  ——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 景海峰 

  4、面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文主张

  据我了解,《人文颂》从创作伊始就定位于面向世界“发声”,定位于面向世界讲述中国的人文主张。我注意到,深圳的交响乐创作从《神州和乐》、《和平弥撒》、《极乐颂歌》以至今日的《人文颂》,面向世界对话,构成一次次“国家立场”的“深圳表达”,深圳也在这一次次表述中代表中国当代文明实现着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在场”。在我看来,《人文颂》的创作演出符合习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宣介的讲话精神,它是献给“中国梦”的伟大作品。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 于平 

  5、通过音乐拉近两岸之间距离

  《人文颂》使我联想到古老的《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礼和义建立起来,则贵贱平等;音乐和文化相同,那么无论上下,情感就和谐了。这是儒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人文颂》通过音乐拉近了两岸之间的距离。会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内在的底蕴,并想和世界分享。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 杨渡 

  6、兑现传承中华文化的承诺

  通过《人文颂》,让我发现中国不仅要做经济上的强国,也在一步步兑现“把中国文化传统传承下来”的承诺。改革开放短短30年,深圳经济特区就能诞生这样的作品,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深圳将凭借智慧和能力,做出传递人文精神的可观成绩,我相信这不仅是深圳的福气、中国的福气,也将是全世界的福气。——台北爱乐乐团行政总监 俞冰清 

  7、儒学应该关注人的需求

  很高兴看到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两岸的共识。希望与各地、各界,有儒学情怀和民族情感的同道携手,创新出更多更好的儒家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作品,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民心,走向全世界。一个民族的主体文化,不应仅是社会变迁的记录器,而更应该成为指导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南针。这要求儒家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创新。儒家文化要在当代传承和弘扬,首先就是要创新。“儒”字由“人”+“需”构成,儒学应该关注人的需求。不论是传播内容或形式,都应该以适合传播对象的现实需求为导向。

  ——台湾“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子第79代嫡长孙 孔垂长 

  8、让人感受到深圳开放与胸怀

  当今谈人文,应该跨过西方现代汉学家的误解,探讨现代化之后新兴的可能,以及中国参与现代文明构建的可能。中国正在慢慢“走出去”,我们要摆脱西方近现代诠释方面的限制,回到人文底蕴里。以前努力开创现代化,现在则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甚至之后,与世界人类文明展开交谈对话。《人文颂》让人感受到深圳的开放与胸怀。期待深圳未来继续“聚千家,汇众流”,在南方兴起一个“南方之强”。这“强”是“温柔之强”、“敦厚之强”。

  ——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林安梧 

  9、正好符合了这个时代的要求

  《人文颂》宣扬的儒家传统文化,在当前不仅有新意,而且也是时代所需。当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是世界上绝对不会让人忽视的力量。但在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之外,中国还能给世界提供或者展示什么精神价值?能不能在人文精神或内涵上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如何跨过民族与地域的限制,为全人类提供一种有意义的人文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文颂》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这个时代的要求。

  ——台湾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儒宾 

  10、感受到深圳的“文化雄心”

  《人文颂》来到台北演出有着很不一样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深圳的“文化雄心”,或者是文化冲动。《人文颂》承袭了西方的编制形式和方法,更接近西方的交响诗,意在用音乐去表达主题。每个乐章表达各自的特性,各乐章又互有关系。我从里面听到了排山倒海之音。

  ——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新新闻》周报总主笔 杨照 

  11、用音乐精神承担儒家教化

  《人文颂》的序曲到结尾都很好,中间的“仁、义、礼、智、信”五个乐章,既气势磅礴,也有温柔敦厚一面。我个人感觉在“义”乐章,亁道较强,坤道不足,比较刚性。其实,传播儒家文化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台湾民间广为传播的歌仔戏,也具有儒家精神。不一定非要穿西装和礼服来表现。如何让音乐精神承担儒家教化,真正进入两岸民间社会,影响到百姓生活,是我们两岸都要继续不断探索的。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潘朝阳 

《人文颂》赴台演出赢得满堂彩
两岸三地学者热议《人文颂》
责编:宦佳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