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国风散入百姓家(时代国风之声部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我们远吗

本报记者 申孟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20日   第 01 版)

  有人说,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个个“高大上”,普通人需仰视才得见。

  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把“国风”比作一首合唱,那么构成这首曲子的声部,便由行风、校风、村风、家风等组成——它们都是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每个人不仅不陌生、而且每天都在接触的行为准则。

  可以说,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国风”,一如两三千年前“国风”这个词刚出现时的本意——那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咏出的歌谣,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有庙堂郊乐,亦有乡野小调。

  价值观,归根结底由人秉持。它从未远离过我们每个人。

    

  国风之道不远人

  “道不远人。”《中庸》里的这句话,意思是说:至高无上的大道是离人不远的。

  价值观亦如此,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常说,家有家风,国有国风;我们也说,一校有一校风貌,一行有一行规矩。这些“规矩”、“祖训”、“校风”,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里认同、身体力行的价值标准。

  而在中国这个注重传统的国家,价值观这曲古风,一直奏至现在。

  当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时候,她希望儿子传承的是“爱国”的家风;当400多年前建立的老字号“张小泉”确立了“良钢精作”的质朴祖训,“敬业”的信条,就在家族和行当内发扬开来;当胡雪岩把“戒欺”高悬在胡庆余堂之内时,“诚信”就成为不可逾越的价值底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是‘价值准则’,在社会和国家层面是‘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这都是我们天天能接触到的,而且大家已经在遵循和力行的‘底线’,不是高不可攀的概念体系。当然,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价值观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今天倡导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重新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如是说。

  不同声部的时代价值

  人之一生,价值观一直如影随行。

  从懵懂记事起,父母的耳提面命里,就有了“与人为善”、“言而有信”的字眼;开蒙受学,“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条,又成为成长过程里的动力;青年时节,“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激励着我们为人类的幸福事业而奋斗;迈入职场,“敬业”、“诚信”等,又成为职业人应当恪守的价值底线。

  当我们提起北京大学,就会想起“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风,想起他们开时代风气之先的“爱国、自由、民主、科学”;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又成为清华大学踏实、厚重的校风的写照,熏陶出的是钱学森、钱伟长、竺可桢、周培源等一批将知识和青春奉献给祖国的科学家。不同的校训、校风,培育出的是不同气质和风貌的学生,但无一例外,它们都与核心价值观相连相通。

  到了现代,无论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允忠允诚、至精至爱”,还是北车集团的“接轨世界,牵引未来”,所体现出的,都是将企业与国家、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价值观。

  一首合唱,要由不同声部和谐共唱;家风、校风、行风、村风,分开看,各有其不同旋律,合起来则是一首时代强音。

  展望世界与从我做起

  在学校、企业中构建价值观,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体现出这座常春藤名校以国家和世界为己任的风格。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杜邦公司,始终把“安全、健康和环保、商业道德、尊重他人和人人平等”作为企业信条,希冀在企业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核心价值观这首大合唱,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唱者,既要唱好它,又要践行它。

  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不同人群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对北大学子,他说,要“扣好人生的扣子”;对小学生,他说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对两院院士,他希望科学家们能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接见边海防代表,他希望卫国戍边的英模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精忠报国”的精神……

  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自觉行动。

  对普通人来说,这一要求,就是从我做起、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哪怕每个人唱出的声音再微弱,汇聚起来,也是一首壮丽的歌曲。

国风散入百姓家(时代国风之声部篇)
习近平同卡里莫夫会谈
国务院印发意见支持东北振兴
《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引热烈讨论
别把反恐与挑战美国扯一起(望海楼)
与汉服一起微笑
中科院拉开深化改革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