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16日 星期六

漳河源

探手工竹纸

肖 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16日   第 07 版)

  漳河源的手工竹纸艺术
  来源:百度

  地理意义上的漳河源,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是荆山生态旅游区景区之一。核心区则处于湖北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峡谷,沿一脉溪流散布,由上场(闫家场),中场(方家场)以及下场(夏家场)三部分组成。三地过去均以造纸为营生,如今,上场人家已多年不再造纸,废弃的石灰池漂塘一字排开,接连有五六个,残破的水车上长满苍绿的苔藓。下场人家早已搬迁,留下的老宅是一栋体量巨大的恢弘精致的青砖灰瓦徽派建筑。然而,门窗洞开,屋顶塌陷,露出青砖和朽木犬牙交错的茬口。

  中场主人陈廷彬,漳河源陈家纸坊第七代造纸人,已是耄耋之年。陈氏祖籍江西,因明清战乱,在清朝初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潮中,动迁湖北咸宁,再转辗迁徙南漳冷水河、漳河源地区,逐水而居,取竹为材,以造纸为业。陈家造纸鼎盛时期曾有上百口漂塘,由于选材考究、工艺娴熟,所造出的火纸浆色匀称,厚薄适宜,易燃无烟,有竹子的淡淡清香,故成为祭奠、祭祀、做鞭炮的上好材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纸灰可作药止血,或供孩童描红写字。往来这里的商贾、脚夫络绎不绝,搬运火纸到“小汉口”武安镇销售,或沿长江一带行销全国各地。

  山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肥疏松,适宜毛竹的生长,毛竹在漳河源触目皆是,丛生或间植于林木间。毛竹年年新生,为造纸提供了几乎永不枯竭的用料。自清明到立夏是纸民上山伐竹的时间,竹有大年小年之分,所以大年砍竹,往往要备好两年的用料。砍下的新竹运到纸坊,斩成一截截近2米的竹筒,再破成一根根2厘米宽的栅子,捆束成把。备好的竹料放入漂塘里,一层层撒上石灰,灌水浸沤,并加入少许增加韧性的构麻一同浸沤。若干时日后,捞出,晾晒,复再沤制再捞出晾晒,一套完整的手工竹纸流程,历时72天之久。

  随着工业机制纸大规模上市,手工竹纸日趋衰落。陈廷彬一家成了漳河源手工竹纸最后的守望者。2012年,漳河源陈家手工竹纸取得“功能性”的艺术突破,漳纸一号竹纸问世,纯竹原料,色泽淡黄,纸中均匀分布竹的纤维,厚度接近80克轻型纸,长465毫米,宽430毫米。作家冯骥才试用后,欣然题诗曰:“天然漳纸好,百年有精神;古事今不去,拾穗乃功臣。”作家二月河题字:“此纸非常纸,珍藏珍惜。” 自10年前起,襄阳民间志愿者组成“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出入漳河源,设立漳纸工坊,举办《遗落与重生:漳河源纸艺展》,组织百余人参加五期手工纸研习营。如今,徜徉漳河源,漫步在竹林山道上,可体验竹纸制作,这是陈家纸坊给予我们的独特文化风景。

游客期待治理乱象动真格
探手工竹纸
爱上寺登街
漫步留公村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