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贵阳龙洞堡机场滑行,一座座独立绿色山丘从窗外掠过,宛如栽种在跑道旁的盆景,萌得可爱。
贵阳因位于贵山之南而得名。500多年前,王阳明因仗义执言得罪了权阉刘瑾,被贬谪为贵阳西北七十里的龙场驿驿丞。万山丛薄,蛇虺魉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话语难通。初居于丛棘之间,后迁于阴湿石穴,种粮采蕨,如山居野人。他因俗化导,当地苗彝乡亲亦为他伐木筑屋。王阳明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顿悟,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这观念意味着个人精神的大解放,从此,人人都可以凭“致良知”而做圣贤。有人说他是中国的黑格尔,一个真正的思想启蒙者,东亚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
在这丘陵地带之中,如今无数修长高楼,蜿蜒耸立如同林带。8月初,时晴时雨的贵阳经历了一场文化盛事——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读者重于订货码洋
书博会主会场设于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加上在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设置的分会场,为整个贵州吹来阵阵书香。
参观的门槛很低,不用买票,也不用身份证换票,只要通过安检。市里还专门开通三条免费专线直达书博会。虽说是爽爽的贵阳,盛夏的余威尚在,人们在白花花的太阳下涌入展馆,提瓶携伞,发乱衣斜,却显出格外的热情。
参展的出版单位多达8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361家,展出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参展图书近60万册,进场观众达41万人次,22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共捐赠1300余万码洋的书籍给贵州的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部队图书馆和各地农家书屋……“阅读·态——最佳阅读状态及场景摄影展”、中华印刷之光展、红沙发系列访谈、新书签售和发布、“读书人物”揭晓及颁奖……150余场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绽放出业界与读者沟通的愿望和努力。
书博会是国内图书业界三大盛会之一。其前身全国书市,面向普通读者零售图书,后来增加了订货批发、版权贸易、产业拓展和出版博览等功能,渐渐和其他展会有所雷同。出版界人士认为,书博会不应该是出版界做给出版界或主管部门看,而应该是做给读者看,使书博会每到一处,都成为当地爱书人、读书人与出版社互动的盛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说:书博会34年来的实践表明,书博会在哪里召开,哪里就书香浓郁,读书之声绕梁不绝。不夸张地说,它既是宣传读书文化的大舞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撒播读书种子的播种机。
读者大会文质相映
先前一直好奇作为书博会“人气之王”的读者大会是什么模样,参加才知道,你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去理解就对了。
8月1日下午,与国际会展中心一街之隔的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里,在齐声诵唱《孔子曰》的清脆童声中,第七届读者大会如约召开。领导致辞环节,右侧屏幕上以沙画形式追溯着文字和道德的历史。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以切身之痛劝学:小时候家里贫困到没有一本书,大学后虽拼命读书,但知识不够坚实完备,“少年读书,石板刻字;中年读书,粉笔写字”。著名作家王蒙则庆幸虽因日本人占据北平,饭吃不很饱,但大多数经典自己还是在小学读到。他背诵了一段《大学》:大学之德,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速非常之快,胜过了相声演员的绕口令。他说,要读好读的书,也要读不那么好读但有价值的书,多学一点真理。克服困难的学习才能得到享受。他用“心如涌泉,意若飘风”来概括庄子,无比向慕那种精神能量、优越感和才华。
历史学家阎崇年说得直截了当:别老讨论怎么读书!小孩不走路,你老说该怎么走是没有用的。要有个标准,每人每月读一本书,或者每个节气、每周读一本,变成一种制度,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他觉得汉字最重要,所以推荐所有读书人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入手。
配乐朗诵《木兰辞》、原生态侗族大歌合唱《蝉之歌》、幸运读者抽奖获得中国出版集团赠送的嘉宾新作……作者与读者倾心相交,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经历,加上声光电营造艺术的氛围,读者大会还真像一股清泉,冲走燥热,让人体会读书之理、读书之美。
孔学堂里聆古训
耳边传来低低而亲切的乐声,质朴、沧桑,随着古琴一下下拨动,心中不由一句句默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山道更显幽静,且行切惊喜:明伦堂、阳明祠、六艺学宫、亲民厅、奎文阁……各式各样的仿古建筑被青绿山色衬得清新、雅致,又给此山增添了一抹神秘底蕴和无尽意味。
是清幽高贵的会所,还是供百姓休闲赏玩的新古董?却不知这就是孔学堂已建成的公众教化区。
身处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段的孔学堂背倚大将山,俯瞰花溪河,2013年向公众开放后,每个双休日都会举办国学讲座,至今已举办180多场,市民扶老携幼到国学讲堂聆听圣哲古训,总数达七八万人次。我问门口的保安听讲是否要买门票。他说来玩的门票30元,如果是听课,之前在网站登记就免票。
8月2日,这里又有喜事,孔学堂书局挂牌,《孔学堂》杂志创刊!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困于故纸典籍、限于学术研究,而是要使其活在街道上、家庭中、人心里,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灵魂的沃土。贵州正在进行积极的实践。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和省长陈敏尔的贺信则勾勒出一个很有魄力的大格局——书局、杂志、国学讲堂,连同将入驻中华文化研修园的著名中华文化研究者以及孔学堂网站、孔学堂艺术团、孔学堂德师团等,贵州将构建起一个立体研究、转化、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