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系列活动举办(资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06日   第 05 版)

  作为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8月1日在北京举办。

  论坛经甘肃省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以“女儿梦·中国梦”为主题,共分乞巧文化展览、开幕式、主旨演讲、讨论交流、闭幕式和中央、境外媒体专访等6个板块,围绕“乞巧文化和妇女发展”开展研讨交流和宣传推广,推动乞巧女儿节走向世界。

  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共策划组织了8项活动,除论坛外,已陆续开展了女儿梦·中国梦——全国百名女性书画作品邀请展、专家学者采风、乞巧文化宣传推介、西和乞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麻纸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等工作,还将开展成立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和创办《乞巧》杂志、乞巧文化传习所建设、民间乞巧等活动。

  民俗专家大量考证后一致认为,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陇南市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是一种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以西和乞巧最具代表性。2006年12月,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七夕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乞巧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七个固有程式,一到农历七月,随处可见载歌载舞的乞巧场面,其参与人数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程式之严谨、气氛之热烈、想象之奇妙、寓意之美好,在全国绝无仅有,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民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勿让老人成为电影消费的边缘群体(争鸣)
《暴力街区》凭啥七夕飘红?
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系列活动举办(资讯)
责编:宋冰 邮箱:cutesongbi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