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白沙古韵浓

李汉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01日   第 15 版)

  白沙镇一景

  坐落在重庆市江津区长江岸边的白沙镇, 又名白沙坝,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和民国,据公元1085年的《元丰九城志》卷八记载:“雍熙四年,南平县并入江津。江津州有白沙等镇。”

  白沙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正式建镇,迄今己有千余年历史,其后元、明、清均在此设建制镇。清代中后期,白沙凭仗水驿之利,日益凸显出区域性物资集散的枢纽作用,成为川东、川南一大水路要津,是川、黔、滇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集镇, 十分繁华, 并有“小香港”之称。

  进入古镇,一股古老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独具特色的古街道,构思精巧的古民宅,曲径通幽的古书院,沧海桑田的古渡口, 历史久远的崖墓群……古老文化的氛围无处不在。

  白沙镇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道有38条, 其中最具特色引人注目的是全国仅存的一条廊坊栈道式的木板街, 建在镇的悬崖峭壁上, 用一块块长条木板铺制而成, 故名木板街,全长112米、宽2米。另一条是罕见的石坝街。这条古老街道是在35度的整块石坝上凿击而成, 全长1000米、宽5米, 并有完好的地下排水设施。

  镇上还有多条青石板街。这些古老石板街, 全用一块块长约1米、宽50厘米、厚20厘米的青石板铺砌而成, 局部街面下还设有暗沟和古钱币形状的排水孔。有的青石板街道,经行人天长日久地行走后, 在阳光下折射出熠熠的光芒。

  镇上的住宅,式样和建筑风格多样各异。以一楼一底的“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木质结构的巴渝民居居多。悬山式屋顶, 穿斗夹壁或木板墙、小青瓦, 外观造型多为底层架空干栏式, 常利用挑楼、挑廊、挑阳台、挑楼梯等来争取建筑空间,并显现出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阁的气势。

  镇上的吊脚楼,多建于临江的陡坡、峭壁上,现存最早的吊脚楼建于明代。有的吊脚楼离地面高达20米, 有石柱、砖柱和木柱,上面是两层木质楼房, 下面悬空吊脚,通风防潮, 光照充足,视野宽阔, 人在楼上可把长江尽收眼底。

  该镇建筑除大部分系中式民宅外, 还保存有建于百多年前的西式洋楼, 这些被称为“洋房子”的民宅,多建于上世纪初, 两楼一底, 中西合璧, 罗马式石柱支撑起整座楼房, 在百年后仍显其构思的精巧。

海外文物,探索回家新模式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再现初唐的书法风尚(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15年后京城再亮剑
白沙古韵浓
责编:赖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