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再现初唐的书法风尚(镇馆之宝)

杨 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01日   第 15 版)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局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名篇《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相传,《兰亭序》原迹已随唐太宗一道葬入昭陵,后世所传《兰亭序》墨迹都是钩填本或临写本。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虽然经考证可以断定这不是褚摹本,但其“笔法飞舞,神采奕奕”,应是另一卷唐人摹《兰亭序》本,亦十分珍贵。

  此卷唐摹《兰亭序》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其纵24.5厘米、横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残存);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钧、唐宇肩、顾莼、梁章钜、梁同书、孙星衍、石韫玉、李佐贤、韩崇诸跋。

  因这卷唐摹《兰亭序》所用的是绢本,有些纸上的效果不易体现出来。再加上年代的久远,绢色陈旧泛褐,使之与当时的艺术效果有了距离。但主要的笔意、字形,仍然保存了下来,尤其是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还有点画的肥瘦、牵丝的联系,都明白地使人看到书写时行笔的轻重、徐疾。综观该卷的所有题跋,在对正文书艺的品评上,多为赞誉。例如王澍评此卷:“笔墨之外别有一种超诣变灭之趣,当时醉态(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仿佛可见。”贺天钧称该帖:“笔法飞舞,神采奕奕”;唐宇肩评其:“笔意清真”;韩崇赞其道:“谛观笔势,于圆转如意中寓沉厚渊穆之象”等。而这些赞誉之词,也正是初唐时期的书法特征。

  这卷唐摹《兰亭序》是1952年由前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当时的5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50元人民币)收购入藏,1958年6月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至今。它与其他唐摹《兰亭序》的存在,使人们在感受王羲之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认识了初唐的书法风尚。

海外文物,探索回家新模式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再现初唐的书法风尚(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15年后京城再亮剑
白沙古韵浓
责编:赖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