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阅读岂能不愉悦

吴小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01日   第 11 版)

  单位收发报纸的王姐请假,我自告奋勇替她当一周班,每天坐在屋里欣赏如山的一摞摞报纸杂志。最初的感觉像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后来,大脑便渐渐不堪信息轰炸之扰;一周过后,我再也不想进那间屋子。其实文字的阅读和吃饭是同样道理,暴饮暴食与营养不良基本上都是对身体的伤害。

  我由此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阅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文化底蕴的提升、健全人格的修炼,无论怎样讲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可是事实果真如此么?自己每天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大脑时刻处于接收状态,即使如此,仍有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之感,不光不能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反倒昏昏沉沉,不知读了些什么。这种生活一直持续,自己就像个书本的奴隶一样,没有灵感没有积累甚至连脑壳也变得空空如也。

  那天从报上看到一位高手的读书感悟,说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阅读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快餐式阅读;二是经典式阅读。前者针对大量报纸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信息,可以用速读、泛读等方式来大略了解;后者则专指一些经过时间考验积淀下来的古今中外各类经典名著,应花费大量时间来精读并重点学习。我纠缠矛盾的心顿时豁然开朗,如按此区分,则时间可以分配得稍稍合理些,人也可以从无效率无快感阅读的纠缠中脱身出来了。

  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阅读行为,其实很多时间都浪费在那种快餐式阅读中了,看似在读,实际了解的是一些新闻信息类文字,表面上天下大事国际要闻什么的都可以侃上两句,实际都是一些泡沫垃圾类的东西,只能在大脑中暂存一下,根本不能化作自己精神需求的充实营养。可是人一旦深陷其中,还有些成瘾。抓住公众的猎奇偷窥心理,网站媒体等每天都在推出一些毫无价值却吸引眼球的东西,牵扯着我们的精力。

  另一方面,好长时间以来,我书架上的经典书籍反而因为忙碌而被冷落了,有时随手翻开一本,被其它事情打断后便折个角搁在一旁,这样的“半拉子工程”不知有多少。因为抽不出大段的时间,所以只能让它在沉睡中度日。

  回顾自己的阅读体验,那些快餐式阅读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口舌之欲”,其实所获不多,弄不好还会坏了“胃口”。反之,一些经典式阅读却因为有发自内心的感动,精神愉悦感更为长久。我已打定主意,慢慢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向与时间分配,将那些快餐式阅读压缩,多一些时间留给经典书籍,让精神和身体一样强壮有力,让读书的日子快乐而充实。

《中国美德读本》:守正与出新
创新人才要从幼儿抓起
阅读岂能不愉悦
爱书妙语
父子乐读过暑假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