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蕴含在5000多年绵延浑厚的传统文化中,其传统美德中的诚信、友善、和谐、爱国、敬业更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中国美德读本》:守正与出新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01日   第 11 版)

  大暑之际,北京忽然降温,清凉了许多。

  天阴,窗外零零落落飘下雨星。拿起《中国美德读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看下去,心静,便品出了那些文字之下的情感、情操。忘记外面喧嚣的世界,忘却自我,沉浸在数千年以降的时光河流,与一个个中国人的行止碰撞。那些平凡而切实的行动,令“朴实而坚毅的道德之火”,长久在中国大地燃烧着,或许内容有变化,却是让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重要元素,是这个民族传统的精髓所在。

  真善的感动

  苏轼买房之后,才得知原房主是为还儿子的赌债而卖祖宅。看到老妇人哭得伤心,他不仅不要房子,也没收回房款,半年后,他在寄居的房中去世;

  老家宅邸被隔壁叶家侵占3尺,家人火冒三丈找到张英,这位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却提笔回信:“千里来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不再争执。叶家得知此事,主动也让出三尺地界,于是安徽桐城多了一条“六尺巷”;

  富豪告医生淳于意庸医杀人,官府判他肉刑。未成年的女儿缇萦无所畏惧地站了出来,冒着风霜雨雪陪父亲到长安受刑。她给汉文帝上书:一个人脸上被刺了字,就一辈子不好见人;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安上;砍去了脚,就成了残废,不能再为国家做事,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于国于民都不利。我愿意做官奴婢来赎替父亲的肉刑。她的勇气和对陋刑的认识点醒了汉文帝,从此废除了肉刑和连坐法;

  女生小洁因为忍不住看了同学数学题答案,便特意做错语文常识题,还回那6分;

  一个年轻的软件精英,看到修车人的女儿渴急了去喝试漏盆里的脏水而惊怖得浑身发抖,匆匆改变人生计划,立刻到甘肃义务支教。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一次肉,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

  关于母爱的篇章最为动人。右手被镰刀割伤的母亲,为儿子连夜做好新布鞋,白色的鞋底上沾满了鲜血;女儿有失明危险,准备把双眼捐给她的母亲,为适应失明后的生活,开始闭着眼走路、做家务;许久不见的儿子要回来过除夕,包好饺子的母亲发现馅里忘了放盐,就调好盐水,逐个给饺子“打针”……

  唐山大地震中,全家只活了他一个的19岁男孩,在废墟上跟被压在层层楼板下的11岁女孩作伴,互相把对方看成是可依靠的人,用敲击声相互应和着,熬过恐惧和孤独的一夜,直到第二天吊车救出了女孩;

  新婚之夜还赶来给同学们上课的老师,不肯接受同学们的毕业礼物,最后跑去换了一叠两角钱,同学们不收钱他就不发毕业证……

  宽容、仁爱、诚信,爱情的忠贞、亲情的深沉、对事业的责任……当所有这些美好的词汇被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件描摹出来,你的眼睛哪能不湿润?

  天地人和框架

  虽然是著名作家,主编苏叔阳却把自己定位为“文化学者”。

  在现今这个选择多元、价值多元的社会,什么样的“美德书”才能吸引、引导读者?苏叔阳旗帜鲜明地强调,传统元素的缺失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以及民族自信的大问题。美国的“美德书”再好再畅销,我们也不能照搬。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才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选题一开始就得到重视,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013年的夏季异常炎热,《中国美德读本》的编写也进入了瓶颈,一些来稿不尽如人意,而怎样把一篇篇零散的故事整合成一本书,更是一道难题。全书的结构搭了拆,拆了搭。在暑气渐消的时节,苏叔阳终于锤炼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天、地、人、和”的架构来统领全书,也暗示了中国从传统走到现代文明的过程。

  苏叔阳认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与力量都来自人民群众,人民大众是传统美德的体现者和传承者。在反复阅读中,他一次次为书中的故事热泪盈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历来对中国美德的总结是不同的。喧嚣和噤口大多都非真正的民意,平凡而切实的行动往往是吾国吾民的特质。朴实而坚毅的道德之火,无论怎样漫天的沙尘和无尽的狂风暴雨都不能熄灭,永久地在一代代民众的心中延烧。仰视那些如冷峻的山峰一般沉默的民众吧,他们的作为会让你的心如炉火,泪洒江河。”

  今年5月,《中国美德读本》入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刘杲撰文指出,《中国美德读本》的主题是道德建设。中国道德建设的最大优势是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建设需要继承、发展、吸收和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保留了这个宗。

  在光明日报社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研讨会上,20余位专家学者给予这本书很高的评价。台湾国学学者刘克雄说:“我们传统的核心思想,最重视的是美德的修养。它(《中国美德读本》)的功效是不可限量的,它从最简单的小故事慢慢地梳理,这种动人的小故事让你明白中华民族是这么一个仁厚、诚信的民族。”

  中宣部理论局巡视员邓晨明指出,现代化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出现,既带来沉重的环境问题,也带来沉重的道德问题。没有具有美德的人,中国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认为,道德体系有不同的层次,道的层次比较高深,普通老百姓掌握的主要是德的层次,“日用而不知”。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这个角度讲,可能是老百姓的传统更为重要。没有具体的“德”,“道”就总是悬空的。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说,我们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蕴含在5000多年绵延浑厚的传统文化中。他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国美德读本》为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中国美德读本》:守正与出新
创新人才要从幼儿抓起
阅读岂能不愉悦
爱书妙语
父子乐读过暑假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