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不久前正式申报并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人表示,愿先行先试,担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试验田。
优化环境 助推经贸合作
泉州已形成石化、纺织服装、鞋业等3个产值各超千亿元,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等3个产值各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2013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460亿元,同比增长13.4%。雄厚的产业群为泉州对外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总额超过130亿美元。中东、东盟分别成为泉州第一和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地区累计来泉州设立企业1389家,投资额达41.45亿美元;同时,泉州企业也赴“海丝”沿线国家投资,设有办事机构27个。
今年6月,首届中阿城市论坛在泉州举行。19个阿盟城市的代表、驻华使节和专家以及国内城市代表、学者,共200多人与会。论坛上,泉州推出重点招商项目162个,总投资2650亿元,并分别与突尼斯苏斯市、苏丹喀土穆州两个城市签署友好意向书,双方将开展经贸、文化、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论坛还通过泉州提出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倡议,将在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秘书处、会址等。
目前,泉州已征集到48个与“海丝”相关的建设项目,并将以此为依托开始先行先试。
激活资源 热络文化交流
目前,泉州与“海丝”沿线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日趋热络。6月初,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的福建省美术工艺大师苏献忠作品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幕,活动为期3个月。以此次个展为起点,苏献忠还将沿“海丝”之路,再到德国、法国、英国办个展。此前,2011年,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就应卡塔尔公主玛雅莎之邀,在多哈举办烟花艺术表演展。自那以后,他与阿拉伯的联系就延续下来。
在首届中阿城市论坛期间,阿拉伯友人参观了当地的圣墓、清净寺等伊斯兰文化景点。巴勒斯坦贝托尼亚市市长对此赞叹不已:“泉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令我最敬佩的是,在这里各种宗教文化能够交融并存,真是一座非常人性化的城市。”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包括现存的18个与“海丝”相关的代表性遗产点。如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石刻陈列馆里展示的200多方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石刻,以及摩尼教遗址、遗物照片和娑罗门教寺院建筑构件等。
为了保护、传承“海丝”文化遗产,泉州对开元寺、文兴码头、天后宫等重点文物单位进行投资修缮,整体维护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并通过数字化处理,有机整合“海丝”文化资源。
在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后,泉州开启了面积约为6.1平方公里的古城文化复兴计划。该计划以西街片区改造、当代艺术馆等文化项目为带动,实施“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系列项目建设,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保护文化生态,促进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古城复兴计划得到海内外泉籍人士的支持,已累计获捐上亿元。
今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期间将设立“海丝”专题活动板块,在泉州举办的活动包括高峰论坛、经济论坛及华媒万里行、国际木偶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