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大众海归”的团队模式

李梦泽 林馥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31日   第 07 版)

  中国的海归潮已进入第六代,以“70后”、“80后”为主力军的海归虽不再拥有耀眼的光环,但“大众海归”的身份并不妨碍他们用行动向社会展示他们的价值。

  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苗绿说:“不同于80年代出国留学生为生存而艰苦奋斗,现在的海归更多凭爱好做事,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有更高的追求。”

  海归角色不是旁观者

  “当我放弃美国的一切,坐上回国的飞机时,我才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如是说。80年代出国的海归最奢侈的美国梦是在美国成家立业。但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海归希望以中国人的自信与外国人平等交流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也正是基于这一份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多海归希望回到国内工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信弘天禾资产管理中心的执行董事、海归张鹏表示:“上一代海归更多的是学习西方技术。我们这一代更倾向于将国外先进的模式带回国,并使它生根发芽、创造价值。”

  团队合作显海归力量

  随着海归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海归的认识趋于理性,海归身份所带来的个体优势不再明显,各个社团组织纷纷建立,将海归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杭州高博技术与战略研究所执行董事李慧说:“我们都在波士顿工作、生活过,被彼此之间合作的愉快氛围所吸引才组成了一个团队。”

  留学生活给海归带来的不仅是国外的知识和文化,海外学习、生活的共同经历也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海归根据爱好、行业组成不同的创业团队和社会公益团体等,共同担起社会责任。

  海归公益从身边着手

  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家良感慨道:“据我了解,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公益慈善领域人士基本上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

  对新一代的海归而言,归国创业除了个人利益外,还有一份特殊的责任感。从美国回来的杜可名看到国外二年级的教室里铺着地毯,孩子们可以坐在任何一个地方看书,于是她回国创立蒲公英图书馆,“希望我们中国的儿童也能受到这样的对待”。

拳拳赤子心 深深爱国情(创事记)
海归报国梦 英才奋进歌
“大众海归”的团队模式
海归助推改革浪潮
历史沿革中的海归群像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