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14)》显示, 2013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社会民生子指数为122.1,比2012年增长7.8。其中,2010—2013年子指数年均增速为6.9%,显示出海洋在沿海地区社会民生改善上贡献突出。
沿海居民收入增长
报告显示,就业与收入增长方面,涉海就业人员数量不断提高,2013年涉海就业人员总规模达3513万,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4.6%。2013年沿海地区渔民人均纯收入为14323.4元,2010-2013年年均增速为10.8%,2010-2013年沿海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
生活质量提升方面,2013年海洋水产品产量为3138.8万吨,人均海洋水产品供应量达23.1千克,2010—2013年年均增速达3.4%;滨海地区是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2010-2013年滨海国内旅游人数逐年攀升,增长较快。
教育水平和海洋意识提高方面,2013年大专及以上海洋专业在校生数量达19.7万,2010-2013年规模保持稳定;2013年中国新增海洋意识教育基地11个,新增海洋科普教育基地6个,海洋科普和教育意识基地总数达54个,比2012年增长45.9%,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新兴产业贡献增加
海洋经济的惠民离不开海洋新兴产业的增长。
2013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5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7.6%,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5%。与“十二五”前3年的年均增速相比低了0.9个百分点,已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增速“换挡期”。但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别为47.1%、47.8%、48.8%。在海洋经济细分行业中,海洋服务业发展较快,特别是新兴海洋产业表现亮眼。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以及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四大产业。规划提出,到2015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
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介绍,当前发达国家在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上也处于起步阶段,要抓住机遇,提高比如海水淡化、海洋能、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产业的附加值,提升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海洋金融助力产业
基于指数的海洋金融创新,将为中国的涉海资产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这无疑也将提升海洋产业的附加值。
未来将基于指数构建海洋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展涉海资产和涉海商品的标准化交易,构建海洋标的定价基准。海洋发展指数,不仅是对一定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整体发展水平量化的评价,更是中国指数的国际话语权的表现,是推动海洋产业金融创新的尝试。
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文龙表示,希望指数的发布能形成涉海产品的“中国价格”,为未来海洋领域作预测,为商品和资产经营贸易打基础;另外基于国家海洋决策需要,为政府政策预警,了解整体海洋发展趋势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