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

日本主流媒体是怕了安倍吗?

辛 义 尚雨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26日   第 03 版)

  2013年11月26日,日本众议院国家安全保障特别委员会强行表决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图为日本民众在东京集会反对“特定秘密保护法” 。
  (来源:法新社)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7月25日至8月4日访问巴西、墨西哥等中南美5国。安倍将这一地区定位为重要的增长市场,将亲自推动日本企业进入该地区和对该地区的出口。

  媒体集体失声

  其实,安倍此行意在一箭双雕,有外媒评论,推动日本“入常”是安倍此行的重要目的。但日本媒体这次第一时间内似乎重要版面集体沉默。除了《每日新闻》刊登了一则消息介绍安倍提出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改革方案外,其他权威媒体纷纷“避重就轻”,对“入常”只字不提。

  向来以“不避讳、不一窝蜂,讲重点”自称的《产业经济新闻》当天的标题是“继承外祖父遗志:首相将于25日起访问拉美推进经济合作”。《日本经济新闻》则为安倍此行披上了人道主义的外衣,仅仅介绍了日本将如何帮助巴西提高医疗水平,并向其出口先进的医疗用品。而《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的反应则显得“大智若愚”。截至25日记者发稿前,《读卖新闻》在新闻中也只是报道了“非常”的事。

  6月29日,一名男子在东京市中心自焚,抗议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NHK新闻网在当天众多新闻中,没有任何关于自焚抗议事件的报道。另外,大阪的关西电视台称“不知道该男子说了些什么”。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媒体变得如此?

  社会舆论被绑

  2013年底,《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在日本国会强行通过。

  “《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的出台限制了媒体报道的范围。一旦事件敏感,有可能损害国家形象或国家利益,媒体就会相应地减少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吕耀东介绍说,“媒体报道少了,国民的知情权自然会受到限制。”

  日本文艺评论家加藤典洋日前发表文章,表示日本媒体正在被安倍晋三政府所收买,称“安倍政府正在改组日本NHK等重要媒体核心领导层,在日本对内对外宣传喉舌中安插越来越多的亲信。”

  据统计,安倍宴请知名媒体人的次数超过往届首相,在上台后17个月时间里,已不下36次。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一些媒体回避此举引起的国际“风波”,反而大肆称赞“首相这么做意义重大,是为了向日本献出生命的英雄亡灵表达敬仰之情”。

  另一方面,有分析称,日本经济低迷长达20年,民众心态浮躁不安,为威权的存在提供了气候。这种心态也导致媒体对于安倍的纵容。

  “一个寻求变革的国家找不到出路的时候需要一个强政府。安倍把对于国内所有的不满都向国外发泄,以转移视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

  新闻良心何在

  日本媒体也曾有过“指点江山”。

  早在中日建交前,佐藤荣作的反华就曾遭到过日本媒体的大范围批判。在尼克松“越顶外交”访华之后,佐藤政权在日本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下被迫下台。

  小泉纯一郎也同样没能在媒体的大棒下幸免于难。媒体对他的评价是“扩大了贫富差距,破坏了东亚外交。”在小泉频繁拜鬼的问题上,朝日新闻《齿轮转动的成果和误算》的一篇文章批判说:“小泉转动了时代的齿轮,但有些齿轮也转出了轨道。”

  去年12月份,安倍不顾亚洲人民感情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时,《读卖新闻》就在12月26日发表社论严厉批评安倍“拜鬼”的愚蠢做法。并指出“此举必让安倍今后受到严厉追究”。《朝日新闻》隔天也刊发评论指出:“放眼日本所处的环境,不得不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有损国家利益。参拜或将毁掉战后日本的根基。”

  然而,这种实事求是的新闻精神现在已经被安倍践踏得遍体鳞伤。

  “在过去,日本民众的知情权显然比现在更受到保护。”吕耀东说。“任何一段时间里,社会上都会存在舆论导向,且这种导向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陈凤英说。

  作为社会公器,日本媒体应该早日回归职业操守。

流血的加沙
有时候只能过过嘴瘾(观察)
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递交辞呈
伊拉克首都发生一起连环爆炸
“瞌睡虫”,快停车!
日本主流媒体是怕了安倍吗?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