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增强软实力建设

怎样“给李逵送好板斧”?

本报记者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23日   第 04 版)

  5月6日,江西宜黄县桃陂镇桃陂新村的孩子们放学后在农家书屋看书。
  新华社记者 周 科摄

  经过多年的投入,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多地新建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但是设施闲置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全国政协于7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纷纷建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能重建轻管,还要增强软实力建设,以避免成为摆设。

  从重建设转向抓管理

  委员们认为,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场馆建设和服务内容,存在高投入低效率、内容不丰富等问题。

  冯巩委员指出,当前文化服务仍以“送文化”模式为主,农民工是被动地享受,送给他的可能并非是他想要的,“试想你送李逵绣花针,送林黛玉板斧,就费力不讨好。”

  高云委员认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文化设施,在一些地方却成了“摆设”,实在令人遗憾,究其原因,主要是供需不对等、管理不到位、服务不用心。

  从统筹管理上来说,陈力委员认为,需要树立“大文化”概念,加强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统筹协调。要从基层开始,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资金使用,共用基础设施及相关资源,统一管理考核,并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通过实行“总分馆制”,实现以基层为重点的互联互通。

  从内容建设上来说,高云建议,建立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就是让百姓表达想要什么,知道能用什么。”管理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等多种方式,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结构不对称现象。

  “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和社区流动图书站,该放些什么书,需要更细化的考量,也关乎价值观的引导。”吴长江委员说。

  龙新民委员认为,要把政府送文化和农民办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还得充分调动农民自己办文化的积极性,比如在农村利用闲散空地开办小型村民文化广场,建立农民业余歌唱队、乐队、书画社等,由农民自办自管、自主运营。

  有人才才能“种”文化

  令施大畏委员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几年前他在一个农村图书馆的调研经历,在那里,他看到了瑞士艺术家杰克梅第的精美画册,工作人员却对他说:“这些书是集中配送的,还没人来借,估计多数人也看不懂。”

  “这本优秀读物无人问津的原因是百姓看不懂,这就反映了在传播高雅艺术中除了‘配送’,更要‘引领和普及’。”施大畏说,建议跟进后续服务,多“走下去”开展文艺辅导。

  黄德宽委员认为,基层文化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议组建一支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并培育一支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产品创作队伍。

  赵韩委员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办得好,必然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群众参与得踊跃,逐步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要建设好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业余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

人民日报新媒体论坛暨法人微博创办两周年研讨会举行
红色旅游:历经10年谋新变
中国军校首对中外媒体开放
怎样“给李逵送好板斧”?
中纪委网站发力反腐文化
第二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成立
三部门联合打击网上谣言
马航客机“黑匣子”已交马方
进境邮包截获活体毒蜘蛛
责编:陈劲松 刘 峣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