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行走运河的小女孩(旅途上的感动①)

钱忱鸽 郝嘉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19日   第 07 版)

  “大运河申遗成功!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10时许,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8年申遗,今日梦圆!”这是李媛媛在她的微博“行走运河”中转发的一条内容。这一条简短的微博背后,沉淀着李媛媛3年的运河之旅,更饱含着她对运河复杂的情愫和深深的依恋。

  “90后”女孩李媛媛,是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系的一名毕业生,很早就对京杭大运河产生了浓厚兴趣,沿运河行走成为她心中最大的梦想。从2012年的大一暑假开始,她在运河岸边一走就是3个春秋。为了不耽误学习,她在每年的寒暑假和国庆假期,分期、分段行走运河。李媛媛用积攒的压岁钱和假期打工挣得的工资“朝追风帆行,暮投农家宿”,用脚丈量了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浙、苏、鲁、冀、津、京地区的30多个县市,100多个乡镇,数百个自然村。随着她“行走运河”微博上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的不断刷新,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在运河岸边究竟走过了多少公里。

  一个女孩独自行走运河,这旅程充满着浪漫的体验,也潜藏着太多的坎坷和不确定风险。一路上,有素不相识的人帮助李媛媛联系窑湾古镇的门票,有乡村小学的孩子在临别时送来礼物;有世代沿河而居的老人为她写下关于大运河的诗歌,有银发的老婆婆给她讲解家乡一代代流传的风俗;一路上,有他人的质疑和戒备,有过借宿被拒的无奈,也有过银行卡丢失的焦急不安。李媛媛说:“一个人行走运河,路上有过惊险,有过失败,有过喜悦和孤独,但我从没有过放弃或后悔的念头。这一路我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一路上我交到很多朋友。”沿途的美景和古迹、粉丝的鼓励和关怀、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坚定着她行走运河的决心;而那些恐惧和胆怯,她说,“闯过了,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3年里的每一次出行,都让李媛媛对运河、对运河人的感情与日俱增。山东聊城的农村,午时炊烟缕缕,夜晚满天星星,她称这里是城里人脑海中的童话世界;在江苏邳州的乡村小学里,她被小孩子们纯真眼睛里透露的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所震撼,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李媛媛以感恩的心看待母亲般静谧流淌的运河,用不倦的好奇发掘运河两岸的独特文化,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记录了运河人质朴而又沧桑的生活。正如她所言,“这次体验在短时间内让我认识了社会,认识了最底层百姓的生活,让我不自觉地去深入思考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行走运河是一个接近、聆听、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发掘内心情感、表达人文关怀的过程。

  李媛媛的梦想,就是在大学期间收集1万个普通人的愿望,拍摄1794位运河人的生活,这个数字正好契合京杭大运河的全长公里数。她希望通过行走运河让更多的人关注运河现状和沿岸的经济发展。现在,李媛媛已经记满了六七个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书写了数万字的《行走运河日记》,拍摄运河沿岸风土人文照片数万幅,征集了4000多则运河沿线居民心愿。目前,她正着手“京杭大运河大型摄影作品展”筹备以及《行走运河日记》整理出版工作。

  一路上的点点滴滴,都已化作一道美丽的风景。李媛媛在她的微博里写道:“一辈子,总要为梦想拼搏一回。在追梦的路上没有人心甘情愿中途退赛。”她做到了。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有一种坚韧,叫行走运河!

永定用土楼带火全域游
游世界遗产 品独特魅力
追梦看运河
行走运河的小女孩(旅途上的感动①)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