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在央视一套播出总决赛,就此落下帷幕;7月13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接档,将在晚间黄金时段首播。作为这两档节目的总导演,关正文告诉记者,《中国成语大会》达到了创始初期让大众仰视成语的目的,接下来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比去年的第一季规模更大,孩子们的表现更令人震惊。这两个节目其实殊途同归,都指向对经典、对母语的价值传承,但原创文化节目离成熟、成功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做好坚守的准备。
“坐在金山上”做节目
自从今年4月《中国成语大会》开播,其收视率就一直被拿来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做比较。关正文直言,《中国成语大会》收视看起来没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高,是因为成语与汉字相比,跟观众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要弱一些,“观众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书写能力在这样一个时代已经有所衰减,受到强烈刺激,激发自己学习语词的愿望;而成语是语言应用的高级形态,是装饰性的、锦上添花的,观众即使不会也不会有切肤之痛。”所以,他觉得成语跟观众的“利益相关性”有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比汉字重回大众要艰苦、缓慢。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播出以来,成语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被作为一个单独提炼出来的文化现象,制造了全社会的关注。关正文说,节目已经“达到了第一季所能收到的最好的效果,收视率也已经排到所有电视节目的前三名”。一般选秀节目需要重金邀请明星加入,“他们用钱去买金子,让金子发光,我们是坐在金山上,不需要买金子,只需要擦拭这些金子,或者让大家看到这座金山。”所以,关正文觉得,“即使遇到了一时的困难,也不用患得患失,我们就让子弹飞一会儿,享受子弹飞行的过程,静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成语。”
捂热那些冰封在古籍中的字词
关正文也听到过反面的声音。比如有人认为成语用典是酸文假醋,使用成语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掉书袋”。他说,不少人觉得考题太难,可录制到最后,“我们发现,祖先使用的母语多么美、多么辉煌、多么丰沛、多么细腻,表示谦恭的有那么多词,表示玉器相碰的声音有那么多词,表示严肃有那么多词。”所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的宣传语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也会发动一次“全民捂热经典语词”的活动,每期节目挑出一个热词,让大家都来书写、在键盘上敲击,了解它们的本意、引申义,使那些封存在古籍中、呈冬眠状态的文字,能温度回升,重新获得生命。
关正文认为,“如果我们读冰心给小读者的信,这些以孩子为对象的散文,我们竟然会觉得读到了古意;如果我们读港台的张大春、蒋勋、骆以军等当代作家的作品,也仿佛充满古意,我们就跃上了新境界。实际上这不是古意,而是母语在当代应有的、更优美、高雅、细致、丰厚的状态”。他说,从新文化运动至今,我们的语言文字都是越来越强调通俗易懂,不去推崇更丰沛的词汇量,没有充分鼓励跟传统母语的对接,“成语对接的是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强盛的民族、繁荣的国家,与国际交往无障碍,与世界发展同步,只有崇尚经典,才能树立我们民族的文化形象。”
文化类节目离成熟还有多远
关正文透露,今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参赛规模超大,在全国教育系统的支持下,面向1999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初二学生,初级赛事共有3万所中学、1200万人参加,正式初赛共4700多场,最后选出180个孩子进京。除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派队参加,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也单独组队,还组成了由英国、美国、韩国等5国孩子组成的国际联队,整体竞赛水平比去年又有明显提高,“学霸们的表现比去年更夸张,更会令人惊呆了。”
但关正文认为,即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这些节目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也不能说我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离成熟、离真正的成功已经很近了。“去年的一批文化节目都是有相当的话题属性的,提示了一个全民族都应该重视的社会问题,于是变成了引人注目的现象级节目。但去年热过了以后,今年再出来就不是话题了,所以上半年很多新文化节目遇冷。”文化节目面临如何提升自我,靠自身价值延续生命的考验。他说:“文化节目要做坚守的准备,既然意识到自己的担当、责任,就不应该哪儿好去哪儿,见好就收。”关正文希望有更多人做文化节目,更多人一起比拼,形成一个群体现象。“中国的原创品牌任重道远,我们应该能扛多久扛多久,能扛多重扛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