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包容“互联网原住民”创业

申孟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3日   第 05 版)

  “贴标签”有时意味着偏见与误解。

  以年龄来“贴标签”就是其中一种。数年前,“80后”一词刚刚被创造出来并被讨论时,整个社会似乎都弥漫着一种怀疑与焦虑的心理:这群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孩子,到底有没有能力与责任感,去承担起父辈和整个社会的重担?

  作为“80后”的派生词,“90后”的标签很长时间内也有类似的作用。而这一次,怀疑和偏见的人群,也扩展至曾经被误解和怀疑的“80后”。这群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似乎和前辈更加不同——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90后”更加具有自我意识,更张扬,更叛逆,更加不遵循传统,但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心理学上,这种“贴标签”的方式,被称为“刻板印象”。用这种方式认识某一群体,认知过程会被简化,但同时,也容易忽视个体差异,导致偏差与误解。

  不过,“90后”也似乎确实是不在乎被误解的一个群体。在选择了创业的“90后”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脸萌”的创始人郭列,以前在腾讯工作,按照传统的看法,也算是在一个不错的平台上施展手脚;北大毕业卖米粉的硕士张天一,承受的周围舆论压力也可以想见;更不用说在情趣用品行业创业、总是语出惊人的马佳佳了。至于我们在采访中遇到的另外一些创业者,退学、借钱等事迹,更是屡见不鲜。

  勇气、创意、行动,本就是创业者共同的特征。在这一点上,“90后”创业者,与他们的前辈并无二致。每一个创业者在白手起家时,心境或许都与一首歌中唱的暗合:“除了勇气我们一无所有,除了失去我们没有遗憾。”

  但“90后”的创业群体,也确实与前辈创业者有许多差别。

  比如,这是一个“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群体。从他们成长的时代开始,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与“80后”、“70后”甚至是年级更大、需要从传统社会“移民”至互联网时代的人不同,“90后”的生活可以说没有离开过电脑和互联网。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原住民。

  因此,我们才发现,在“90后”的创业生力军中,与网络相关的创业者占有非常高的比例。他们中间,有的是直接做互联网行业,有的则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创新甚至是颠覆传统行业。

  比如,有一位创业者,就在传统KTV行业内容更新缓慢的弊病中,看出了这一传统行业不适应年轻人习惯的地方:在他看来,未来的KTV,不仅是唱歌,更是年轻人沟通、社交的地方。因此,他开始开发自己的手机应用,并尝试改变这一传统娱乐行业。

  “90后”的创业热情确实在逐渐攀升。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的2%高了0.3个百分点,比2011届的1.6%高出0.7个百分点;而在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比例更是高达3.3%。

  在专业的投资人眼里,这群年轻的创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创意想法多过执行力,对商业理解不够深刻,等等。在精明的商人眼里,商业就是商业,虽然每个时代的创业者年龄不同,但商业依旧有不变的本质。

  的确,从创业到成功,需要时间与历练,也需要挫折与失败。但在这个需要创造力涌流的时代,我们也需要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更多具有创业想法和动力的年轻人踏出创业的第一步。也许若干年后,他们当中就有如今像马云、李彦宏一般的商业才俊。

“90后”创业 不走寻常路
包容“互联网原住民”创业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