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

采风“绝版”瑶寨

洪忠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1日   第 08 版)

  图为瑶寨里的水车。
  来源:百度

  石头上生发的葱郁与石头上流淌的碧波相融,那是黔南州荔波的一处秘境。向着莽莽苍苍的瑶山走,瑶族人的歌声、米酒,还有鸣放火枪的特殊方式,是迎接进入瑶寨客人的隐语。阳光灿烂,牛头高悬,歌声纯澈,笑容明朗,仿佛尘世的杂质都在这里过滤掉了,只有那蒙着牛皮的木鼓和饰着太阳纹的铜鼓,还在寨子里传递着远古的回声。

  贵州之行,注定是要与瑶山的瑶寨相遇的。那天,从荔波县城去大七孔的路上,“王蒙”的路牌吸引了我的目光。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的第一反应是作家王蒙与此地有何关联?而作家王蒙是否知道在黔南州的荔波县还有一个称之为“王蒙”的乡呢?本来,文学院采风的行程中是没有安排瑶山瑶寨的,恰好去大七孔的路被水淹了,进不去,便有了抵达瑶山瑶寨的机会。中巴车从王蒙乡转进瑶山瑶族乡公路,一路喀斯特地貌,秤砣一样的山峦,有单独的,也有连绵的,高耸,陡峭,葱郁。很难想象,在这沉寂的山里还蛰居着2000多瑶族村民,他们有“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之称。按照当地的说法,瑶山的瑶族还有一个别名——白裤瑶,那是因为瑶寨男子都穿着白色的裤子而得名的,瑶寨人却自称“吉努”(音),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依然过着游耕狩猎男耕女织的淳朴生活。

  瑶山,水田,吊脚楼,还有谷仓的出现,告诉我们瑶山的瑶族聚居村寨——董蒙村到了。矗立的牛头下立着一面饰着太阳纹的铜鼓,应是董蒙村的标示与图腾吧。听说村里的每一面铜鼓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还有性别之分。走到依山就势的董蒙村村口,瑶家小伙子就开始鸣放火枪了,而瑶家的姑娘呢,一个个唱着歌谣上前敬酒。村里男女身上穿的衣服绣了花抢眼得很。男的上身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胸前两侧各绣有鸡仔花的图案,裤子是用白布做成,裤脚用黑布镶边,长度刚过膝盖。女的呢,夏天穿的上衣是“褂衣”,前后两块方布组成,前面的一块是纯色的黑布,后面的却用染、绣的手法做成各种图案,长度刚及裙腰。

  董蒙村只有50多户人家,村前的梯田虽然一小丘一小丘的,但还是映出了天空、远处的瑶山以及吊脚楼的影子。董蒙村的吊脚楼上下两层,都是矮矮的那种,倚山,三边悬空,靠着木柱支撑,下层用来关牲口或堆放杂物,上层才是居室。我走进几户瑶族人家,屋里均有阿婆在纺线或是刺绣,“堂前”板壁上挂着牛头,案上还摆有香炉。在一吊脚楼前,有三五只鸡悠闲地觅食。仙人掌长势旺盛,开出的黄色花朵点缀在楼前,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往村边走,我还看到了一种大肚子的粘膏树,叶绿得叫人欢喜。瑶家的妹子小米告诉我,她身上的衣裙就是用粘膏树的汁液染的。

  离开董蒙村时大约下午4点钟,董蒙村的吊脚楼上飘起了炊烟。在袅袅升起的炊烟里,我想象着瑶山瑶寨的最初模样。

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新规今起施行
立在村民心中的碑
趵突泉观鱼
采风“绝版”瑶寨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