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

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度

石 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1日   第 02 版)

  去年6月,云南哈尼梯田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是云南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澄江化石地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然而,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绝非仅仅是一个重要项目申评的完成,这恰恰是遗产保护的起点和开始,同时还要在保护中兼顾利用和传承之间的关系。

  首先,综合开发利用,确保良性持续发展。如何平衡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之后当地政府的一项新课题。如何确保最大程度的保护,又要兼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际上,在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前,已有旅游开发的行动——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准遗产地”,对其进行整体旅游规划开发。在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之后,游客的增加,对基础设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会有新的梯田景区开辟出来、旧的梯田景区也会有相应的扩建需求,这就要求在对景区的开发、扩建中,时刻把最大程度减少对梯田景观的破坏放在首位。

  其次,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游客保护意识。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同时意味着对《世界遗产公约》的认同和遵守。在申遗成功后,红河州政府承诺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依据《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管理条例》和《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保护好哈尼梯田,当地政府也出台了梯田文化景观、山林水系、   村寨民居保护管

  理办法等。然而,申遗成功后游客的猛增,一方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地环境承载力的不足,景区乱丢的垃圾猛增。一方面,景区可以通过出台严格的惩罚措施来保障景区环境的不受破坏,另一方面,景区要通过多种形式,让游客了解哈尼梯田的历史、认同哈尼梯田的文化意义,从而更进一步发自内心地去尊重这处文化景观,避免在参观过程中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第三,加强对当地居民宣传,确保梯田不被荒废。当地旅游部门预计,红河哈尼梯田2014年将接待海内外游客120万人次。因游客对食宿的需求增大,在旅游收益见效快和种田收入低的差距之下,当地老百姓是否还会继续种田?哈尼梯田并非世界上第一处位列世界遗产的梯田景观,世界文化遗产菲律宾伊富高梯田曾因梯田面积缩减等原因,在2001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便要求当地政府加强对当地居民宣传,避免因为游客的增加促使当地居民发展服务业而荒废了对梯田的耕种,毕竟哈尼梯田的存在是游客到访的原因,如果当地居民都去发展服务业而使得梯田荒废,便不会再有游客了。

  多年以后,当人们回过头来审视“哈尼梯田”这处世界遗产的保护时,最好的结果是,当人们惊异于生活在其中的哈尼族越来越好的生活的同时,依然感受得到哈尼梯田里所凝结下的千年时光。

哈尼梯田保持“年轻态”
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度
中缅油气管道助力缅甸民生
桥头堡资讯
责编:孙 懿    邮箱:rmrbhwb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