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25日 星期三

逐梦世界(人物·走向世界·影响中国艺术人物)

——许鸿飞的中国艺术复兴之路与他的征服世界的“肥女”雕塑

朱建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25日   第 06 版)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左二)在巴黎卢浮宫参观完许鸿飞(右一)的“肥女”雕塑后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一切皆缘于一个东方艺术家与时间赛跑的梦想。

  起源于13世纪晚期佛罗伦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以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出现了一大批人类艺术史上堪称最伟大的艺术家,从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迪·邦多纳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伟大画家马萨乔;从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到《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从拉斐尔·桑齐奥到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维切利;从举世闻名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作者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到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世界雕塑艺术的殿堂里,何时才能出现一个属于东方古国的星座?

  复兴之路,浩歌长存。千回百转为华夏,当惊世界殊。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世纪追梦。许鸿飞就是这样一个逐梦者。

  走市场之路的雕塑艺术弄潮儿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与狮子般独立的个性成就了许鸿飞的精彩人生。

  许鸿飞是广东阳江人,生于1963年,当他降生到南中国海岸的小县城时,最先听到的便是海浪的喧嚣声。他的孩童时代是在大海边度过的,白茫茫的海面上,凝固着大片乌云,海浪的骚动养成了他不安分的海洋性格。

  许鸿飞的父亲年轻时就喜爱美术,在部队当了几年兵,在文化室写写画画,最终无大的建树,就将自己的艺术梦想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小学三年级时,老许就开始引导儿子学美术。当时美术资料很少,想买座石膏像给儿子临摹都难。幸好,老许干的活是供销业务,经常要出差,他每到一个地方首先逛的一定是文化用品店和新华书店。第一座“海盗” 石膏像就是老许从武汉费尽千辛万苦抱回来的。老许为儿子买了很多画谱,让儿子对着临摹,有一年暑假,老许请在乡下做老师的同学当儿子的美术启蒙老师。为学习作画,年幼的鸿飞带上粮食和买菜的钱,到离县城十多里的乡下,跟着父亲同学的儿女一起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

  许鸿飞的求学之路亦充满坎坷,初二那一年,湛江一个艺术学校招舞台设计,他初生牛犊不畏虎,去报考了,但名落孙山。第二年,他又上广州报考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还是榜上无名。一个仿佛来自遥远天边的声音却在不服输的少年心底顽强地呐喊着:“我一定要成为艺术家!”

  这期间,许鸿飞的生活又发生了诸多变化,先是为追求艺术放弃了照顾干部子弟进厂工作的指标,后又跟随支持他学美术的父亲到广州四处学艺,美术少年瘦小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晨曦初露或晚霞满天的广州火车站和省汽车总站的广场上,捧着速写本画旅客,画他们等车的各种姿态。再后来,性情执拗的他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佛山南方印染厂负责花布设计。但他依然固守着对艺术的追求,对大学的奢望。三年后,他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青年学子。

  许鸿飞在大学求学期间,历经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诸多思潮与流派同时涌入中国;中国城市雕塑建设风起云涌。具有海洋性格的许鸿飞,骨子里就不赞同时下一些雕塑家所走过的路。他们的艺术人生几乎是在依赖与等待中度过,依赖政府资助,等待全国美展举办,对奖项的追逐,将职称评定看作人生事业的终极追求。而自身却生活困顿,无力掌控自己的艺术命运,这无疑是艺术家的悲哀。

  在许鸿飞看来,艺术家要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不等不靠,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而要实现这一切都需要有经济基础做支撑。

  率先觉醒的许鸿飞一出校门就义无返顾走向市场,投身城市雕塑建设的洪流之中。创业之路异常艰辛,一开始进不了大城市,就从东莞、南海、顺德、广西、云南、湖南等地起步,而后再进入广州,他将其戏称为“农村包围城市”。他按地图一个个去找乡镇领导,苦口婆心搞策划出方案,风餐露宿,汗流浃背,披星戴月,昼夜苦干,终于使以“和平、希望、腾飞”为主题数以千计的城市雕塑矗立在城市雕塑公园、酒店门前、房地产小区草坪之上,成为名震一方的“城市雕塑王”。

  虽然,许鸿飞并不将他的这些“作品”看成是“艺术”,而是将其称之为“工程”,但是雕塑从室内走向公共空间,直接面向普通公众,艺术形成场域,场域又通过观众产生新的意义。走向公共空间的雕塑和更为广泛的现实社会发生联系和互动,形成一种“剧场化”的表达。

  可是,走市场化之路的“弄潮儿”却被看做艺术界的“另类”,在一些人眼中,他成为了“只会赚钱不搞艺术的人”。善意的误会,无知的嘲讽,探路者似乎成为了长空里的一只孤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仰天长叹:漫漫求索路,敢问路在何方?

  许鸿飞坚信他的选择没有错,不走向市场就没有出路,没有今天的拼搏积累,就没有日后的文化输出。风雨过后,鲜艳无比的玫瑰花正朝他绽放华彩……

  书写“平民史诗”的艺术蝶变之旅

  许鸿飞雕塑艺术攀上的第一座高峰,是他创作于2008年的《九天九夜》。

  一场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袭来,四名为群众服务执勤的土兵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依着路边栏杆站着睡着了。许鸿飞用他的雕塑作品将“醒着时,他们是一堵墙,守卫生命;睡着时,他们是一座山,震撼心灵”的当代中国军人最真实、最感人、最美丽的瞬间展现给世人。《九天九夜》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被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殊荣,中国军方领导人出访美国时,印有许鸿飞雕塑作品《九天九夜》的中英文明信片,成为中美两军交流的珍贵礼物。

  2008年震惊世界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州市承担了对口援建汶川威州镇的恢复重建任务,许鸿飞受援建前线指挥部之托,为威州镇创作城市标志性雕塑。接到任务后,许鸿飞不惧艰险多次进入汶川,深入羌寨,与羌族百姓交谈,了解羌族的历史和生活习性,捕捉羌人的外貌特征。在经历了5个多月日日夜夜的紧张工作后,终于使一座高16米,重约30吨,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执耒锸,劳身焦思,双腿坚实,面容坚毅,力拔山河的《大禹》铜像,巍然屹立于群山与岷江之间的汶川县城入口处,时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为雕像落成揭幕,许鸿飞的雕塑艺术在与现实生活的对话中又一次跃上新的巅峰。

  让许鸿飞深感忧虑的是,中国的现代雕塑源自西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家都在模仿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经典雕塑作品,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体现作者个性的原创作品才是艺术,模仿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表达,技术与艺术不可等同视之。当下大家都在比技术而不是比艺术,一味地模仿和追随已然阻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雕塑不是有商周青铜器、霍去病墓、“四大石窟”佛雕吗?中国雕塑界多年推崇的西学东渐,经济的落后引发文化的自卑,而今经济已经强大的中国,不能让这种现状持续下去了!

  更让许鸿飞感到焦虑的是,那一年出访法国,他在卢浮宫寻找中国艺术品陈列馆藏,寻找了整整一个上午,才在一个游客难以发现的角落看到了几件挂在墙壁上的中国国画。

  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从此,一个中国艺术家寻找世界艺术语言,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了。

  这样看来,许鸿飞的那些惊艳世界的“肥女”们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

  1999年的一个晚上,艺术泰斗黄永玉来到许鸿飞工作的广州的石磨坊,喝茶聊天间,黄老的烟斗里冒出袅袅上升的烟雾,无意之间看到摆在案头的一尊活泼可爱的胖女人雕塑。

  “能把这个卖给我吗?”黄老双目放光。

  许鸿飞口气中带着惶惑与胆怯回答:“这个,不卖”。

  第二年,黄永玉又来到石磨坊,他送给许鸿飞一个烟斗,又提出买这尊爱不释手的“肥女”雕塑,这一次,许鸿飞将“肥女”送给了黄老,黄永玉回赠一幅自己的画作给许鸿飞。临走,黄老留下一句话:“你来北京找我吧”。

  许鸿飞不久便来到北京,又给黄老带来一件新创作的“肥女”作品,在黄永玉居住的“万荷塘”,黄老手持烟斗饱含期待对面前的这位“忘年交”说:“要跳出学院派那一套,要有自己的东西,你一定要跳出来,越快越好!”

  这是这句“越快越好”的嘱托,促使许鸿飞创作出一尊又一尊形态各异的“肥女”雕塑。黄永玉那些年一年往返广州四五次,每次到广州,一定会到石磨坊来,聊天、讲笑话,一起做雕塑……有时还亲自为许鸿飞的新作起名字。一个年老,一个年少,这一对惺惺相惜、情趣相投、志向相同的艺术“拍档”,似乎承载着中国雕塑复兴的未来。

  迎接中国艺术的伟大复兴,对时代枯燥无味的观念进行批判,这便是艺术家时不我待的使命啊!

  艺术天地之大,源于大自然之浩瀚无边,也源于人类创造性思维之广阔、活跃与精微,凡在艺术创作上有所建树者,莫不是敏感于客观世界之美,敢于冲破世俗观念束缚,而有独特发现的人。

  显然,许鸿飞的独特发现是在他的雕塑创作中寻找、创造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别样的美感。它们不同于将美感建筑在标准比例基础上的古希腊雕塑,没有古希腊雕塑静穆高贵理想的气质。它们也不同于对人体忠实塑造的古罗马雕塑,它们甚至也有别于中国石窟、庙宇、陵墓中古典雕塑整体浑成讲究韵味线条的写意传统。它们的美感是“另类”的,在一个女性角色普遍追求着苗条、骨感、瘦身的年代里,许鸿飞别出心裁地闯出了一条“以肥为美”的艺术道路。当这位鹤立独行的中国雕塑家标新立异别开生面的“肥女人”雕塑,一具具立体地展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惊讶、感佩于他艺术追求的惊世骇俗与离经叛道。这既是对世俗、时尚美感的一次大胆反抗,也是对世俗时尚的一次不可抗拒的引领!

  雕塑以肥为美,中国古代以唐代艺术为甚,可无论是唐三彩还是陶俑中的仕女,没有哪个能像颠覆者许鸿飞那样将肥胖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五官凹陷在鼓起的脸庞中,鼓鼓囊囊沉甸甸坠着的巨大乳房,浑圆而看不到腰身木桶般的躯干,腰腹间层层叠叠赘肉的折皱,几乎可与象腿媲美的滚圆的大腿……可是,当许鸿飞雕刻刀下的肥女们,将肥胖到几乎压垮自行车的体重,穿行在满天霞光的都市滨江路上留下自己独特剪影的片刻,当她在乡村崎岖小道上风驰电掣下来的瞬间,谁又忍心拒绝肥女给你带来的从未体验过的欢愉与美感?你会感觉到这些圆润的肥胖的躯体是有血脉的,它的笑、它的神态、它的动作时刻扯动着观众的情感。

  如何让雕塑从昔日的神袛和英雄的纪念碑式的“神坛”上走下来,让雕塑更加贴近自然,走进民众,是许鸿飞用10年时间进行的探索与追求。他的作品所描述的情境,都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举重、拔河、打球、骑车、赶猪、吹号、嬉戏、亲昵、拥抱、睡觉、吹笛、梳妆、偃仰、跳舞、阅读、醉酒、逗虫、抠脚、挠痒、小憩、夏困、耳语……许鸿飞雕刻刀下的胖女们,有的张开双臂仰望蓝天,捏着一支春天的绿叶,做着爱情的春梦,有的放松自若,让秋风掀起裙摆,让自己像玛丽莲·梦露那样尽情展示出肢体的美丽,有的深怀母爱蹲在地上,让孩子从自己的背上跨跃。雕塑家给这样一个群体以尊严和重新诠释的美,这美是生命之美、丰盈之美、自然之美,阳光健康之美。对比强烈、线条流淌、肌理分明、情趣饱满,构造了许鸿飞雕塑作品的美学意义。

  一个雕塑家,凝固的作品中充满生活的情趣与哲理,实在难能可贵;把这种有趣和哲理通过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就更加难能可贵。许鸿飞通过胖女人形体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觉将现代社会中久违的自然与生命凸显了出来,让世人在工业化坚硬而冷漠的线条中,直觉而感性的发现当今几乎要失去的一种天然的美的形式。生命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平民树碑立传,将平民的身体放到了和神袛与英雄一样的高度,将凡人的生活提升到信仰与史诗同样的等级,是对于平民,对于生活与生命最亲切的关照与书写,是一曲流淌着的平民史诗……

  纵观世界雕塑历史,罗丹在讲述希腊传统菲迪亚斯的四个转折面的形体结构中,仍然没能彻底背离米开朗基罗两个面的整体感结构,运动的依托仍然难以彻底排除。后来他的门徒马约尔和卡尔米勒斯都试图使雕塑轻巧起来,马约尔借肥硕的人体以漂浮的动作来淡化重心引力,卡尔米勒斯则以小接点的支撑和向上伸展的动势来营造人的轻盈动态,而许鸿飞的胖女人运动系列雕塑,既有罗丹的运动感,也有马约尔的体量感,在凌空运动方面则又与卡尔米勒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有着岭南人勤奋踏实的品性,既不墨守成规,又无盲目崇拜权威的奴性,在默默工作中积攒自己的实力然后异军突起。他既没有走抽象主义、至上主义、极简主义之路,也没有入波普雕塑的窠臼,而是选择了中国雕塑史上由来已久的写意雕塑。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艺术的自我张扬与重新认证已成为大势所趋,建构中国本土“雕塑体系”已刻不容缓。

  这一年,为积蓄走向世界的能量,许鸿飞做了两件大事:邀请素有“绿色革命艺术家”之称的美国黑人雕塑家阿比奥拉来华创作,在广州的石磨坊与许鸿飞在共同创作中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东西方对话,他们一个内敛含蓄,一个热情奔放。石磨坊里,他们一个叼着烟斗,细细品茶,反复琢磨;一个用电脑放着爵士乐,手舞足蹈地创作,具有东西方艺术元素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他们共同创作的结晶,艺术没有国界和异乡,阿比奥拉在石磨坊总是从一大早忙到天黑,每天只有时间吃一餐饭。而这期间的许鸿飞激情迸发,灵感流动,又有一大批新作问世。“对话:许鸿飞与阿比奥拉·阿基杜拉作品展”就是最好见证;第二件事是“远山在呼唤,心灵在贴近”的文化穿越之旅。许鸿飞带着他的《胖女人》由城市空间穿越到古老的瑶寨,“胖女性们”乘着敞开的平板车到连南去,到大山去,历经五个小时的颠簸,她们终于站立于梯田之间,守望收割后的田野;他们坐在溪水之旁,听淙淙流水;她们在千年巨石之上,倾听瑶寨讲述风中的故事;她们在山野间拔河比赛;她们在山间小路上骑车飞奔;她们带领童真的孩子走向晨光……现代与传统,原始与前卫,保守和开放,当代艺术与中国大地紧密相联辉映出中国艺术复兴之路的光明前景。

  2013年仲春,56位“胖女人”终于欢快地走进了首都北京,走进了中国美术馆。许鸿飞成为广东雕塑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雕塑展览的第一人。中国美术馆把室外场地让给艺术家作展场也堪称是第一次。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六十多位知名艺术评论家参加的研讨会上称,“许鸿飞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现象。展览取得巨大成功,熙攘的人群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在“胖女人”丛中欢乐的嬉戏,草坪变成了狂欢的派对!

  进入了国家顶级艺术殿堂,许鸿飞该释然了吧?不,他面对着众多的媒体说:“这不是终点,而只是起点!”

  拥抱世界的东方“肥女”使者

  2014年1月9日,中国艺术界当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法国卢浮宫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艺术家个展:“欢乐岭南——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法国站”盛大开幕。

  “欢乐岭南——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法国站”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法中文化交流中心与中国文化部所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艺术节基金会等单位在巴黎卢浮宫卡鲁斯厅举办“中国文化”大型文化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的重点主题活动之一。许鸿飞携《肥女人》作品踏上法兰西的土地,以新时代中国式的幽默,将代表中国面貌的生活细节和人文关怀的正能量作品,让世界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欢乐与大爱。

  展览盛况空前,“肥女”们讲述的“中国故事”,深深感染着世界浪漫之都的观众们。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米歇尔金等前来观展,更吸引了30家欧洲媒体采访报道。

  在世界艺术舞台,从边缘走进中心,从华人圈走进西方主流社会,许鸿飞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怎能不让华夏子孙们欢欣鼓舞呢?

  其实,率先开启了文化输出新觉醒的许鸿飞,不靠政府资助,自筹费用主动“走出去”的世界巡展行动早在2013年6月就开始了,在许鸿飞看来,中国近年的国画、京剧等传统艺术的输出不遗余力,却难以在外国观众心里引起共鸣。与之相比,雕塑却是一种世界性语言,无需解释,便能让人心领神会。西方人对立体造型的欣赏力比较强,而且雕塑具有更开放的互通性。另一方面,此前中国输出的或电影或文学让西方人津津乐道的所谓获奖作品中所展示的中国,要么是落后的山村、执拗的人;要么是无奈的底层社会、荒谬的现实、丑化或扭曲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已在国外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不能让这类作品再充斥世界了!一定要向世界输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价值观!

  许鸿飞,一个中华民族有良知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艺术家,终于发出了东方醒狮的仰天长啸!

  2013年6月至7月,“欢乐海岸——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悉尼站”以及“墨尔本之约——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墨尔本站”在澳大利亚成功举办,18件大型作品安放在悉尼歌剧院广场展出。自信、幽默、快乐的中国“胖女人”受到当地人民的追捧。让澳洲民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当代中国生存状态,一个全新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成就。前来观展的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领事李华新都对《胖女人》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台撰文称许鸿飞的雕塑正在改变一种形象,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观。作品《欢乐海岸》被悉尼市政府收藏。

  2013年8月,“西西里的阳光——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意大利西西里站”、“欢聚托斯卡纳——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意大利托斯卡纳站”又一次在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引发巨大轰动。

  地处西西里岛的扎菲让纳埃特纳市是许鸿飞的“肥女人”雕塑意大利展览的第一站,当地时间8月31日晚,许鸿飞与他的11尊肥女雕塑让这座文化名城沸腾了。一夜之间,小城灯火辉煌,挂满中国的五星红旗,乐队演奏起了中国国歌,雄壮的国歌响起的那一刻,许鸿飞百感交集。

  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称“扎菲让纳埃特纳市以火山和女人而闻名,来自中国的‘胖女’雕塑如此动人,传递着快乐健康自信的气息,也改变了我们对女人的看法”。西西里文化官员也从首府巴勒摩赶来参加这次盛典,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全程跟拍了展览盛况,当地的艺术家、美术馆长、艺术学院教授纷纷到场,对许鸿飞作品不吝溢美之词:肥女雕塑让他们看到了生活中欢乐的一面。

  托斯卡纳是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家乡。耐人寻味的是,与许鸿飞同时“在此办展的有另外两位艺术大师,一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画家卡拉瓦乔,另一位则是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的德基里科。16世纪的大教堂和翡冷翠风格的市政厅有古建筑,与来自世界东方的“肥女”使者们正进行着一场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意大利前总统钱皮发来贺信说:“这是一次机会,通过许鸿飞的雕塑,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现代艺术,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找到共同的契机”。意大利人称许鸿飞的艺术之旅是一次成功的“雕塑外交”。

  “大黄鸭”的设计者,荷兰艺术家佛洛伦泰因霍夫曼认为,没有复杂内涵、质朴、简单的情感,往往不受地域限制,更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共鸣。“肥女”打动人的要诀,在于传达出幽默感和生活的“真”,这是中国“肥女”征服世界的重要原因。

  2013年8月31日早晨,许鸿飞将他的雕塑作品《欢乐》、《溜》带上欧洲最高火山埃特纳活火山的山顶。

  如果你来到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文艺复兴的核心地区意大利,面对巍峨的埃特纳火山,面对屹立千年的神殿,以及史上给人类文明留下无限光辉的先哲,你会用什么方式同他们对话?

  中国雕塑家许鸿飞以诗人般的灵感与创意回答了以上叩问。

  他在以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同天地对话,用东方艺术的形体同欧洲文化进行交流。静默的许鸿飞立于寒气刺骨的山巅,寸发短须、西装革履、面容冷峻、身材消瘦,酷似鲁迅先生的他,没有更多的语言,手持烟斗,充满忧患又极富使命感的深邃目光穿透西西里岛苍茫的山川……

  改变世界雕塑历史的华夏艺术之星

  世界,正注视着中国。

  许鸿飞乐此不疲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中获取新的艺术生命。天光云影、山石脉络、草本花木、动物生灵……他渴望借助材质创新,在雕塑美感上有更大突破,像摩尔一样唤起自然,唤起石头、水和风的力量使雕塑作品更加完美。

  当他创造性地用翡翠雕出了世界第一件艺术作品《翡梦》现身时,不由地屏住呼吸,惊叹于翡翠与肥女的绝配。它碧绿澄清、莹润通透、生机盎然,把“珠圆玉润”的肥女展现得淋漓尽致。《月光下》,一个裸体女人侧卧在一摊清水之上,身上的每一寸都是水,月白色与幽绿色的清浅流动,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肥女人的高贵、唯美、灵动、自然、安宁,在翡翠里得到极致的呈现。

  2012年6月12日,由中国艺术大师黄永玉题写名字的《翡之随想》许鸿飞翡翠雕塑作品展在广州隆重开幕。那一件件姿态各异、形态优美的翡翠肥女雕塑,一露面便惊艳了世界。

  2014年春节期间,“回家”欢聚花城——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在广州花城广场举办,广州市民欣赏到了他的最新作品《马上开心》、《一曲未奏》、《开心》以及《大地晨光》等大型群雕。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新亲自为展览揭幕。珠江之畔,流光溢彩,在夜空中高耸入云通体闪光的“小蛮腰”见证了“肥女人”们与市民万众欢腾的盛况。

  已成为广东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的许鸿飞没有停下走向世界的脚步。2014年6月3日,《英伦邂逅——许鸿飞雕塑巡展·伦敦站》在人们翘首以盼中登陆英国伦敦。此次展览选址在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建筑伦敦市政厅广场上,泰晤士河畔,远眺伦敦桥,当“肥女人”邂逅英伦风情,当伦敦遇上诙谐自信的“肥女人”,又一次在欧洲大地卷起一场中国艺术飓风。紧接着,《古都丰韵——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意大利都灵站》在气势非凡的都灵王宫广场上隆重举行,《鸿飞米兰——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意大利米兰站》在具有浓厚中世纪文化气息的意大利媒体协会总部绚丽登场……

  这是一次中国艺术“走出去”的世纪远行,这是一条中国艺术的“丝绸之路”。不是说中国艺术“走出去”最终不能走出唐人街吗?不是说中国艺术不能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受吗?许鸿飞用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将这些西方“魔咒”击得粉碎。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许鸿飞充满正能量的世界艺术之旅,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形象。“许鸿飞现象”的意义不在于他和他对艺术本真的执着追索用世界艺术语言创造的“肥女”系列,为世界雕塑艺术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而是他用自己的艺术发展市场化的改革创新实践,创出了一条当代中国艺术的复兴之路。许鸿飞所追逐的“艺术梦”已成为“中国梦”的生动篇章。梦想的太阳,正喷薄而出,照亮世界东方。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共逐强国梦。

  有了梦想,目标还会远么?

       

逐梦世界(人物·走向世界·影响中国艺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