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牙利华人心目中,“四虎市场”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这里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事业的腾飞。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们亲身参与了“四虎市场”的起伏跌宕。6月16日,“四虎市场”被清空,曾经的辉煌终于走入了历史的尘埃。
尘埃落定
“一周前听到了‘四虎’要关闭的消息。说实话,并不吃惊。”在匈牙利已经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华商马文军在接受采访时很平静,“‘四虎’早就说要关了,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匈两国签署互免签证协议,匈牙利成为当时欧洲对中国人唯一免签的国家。匈牙利曾经一度是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当时,成千上万的国人怀揣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登上了鱼龙混杂的东方快车,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来到了布达佩斯。
“四虎市场”就兴起于那个年代。根据华商赵干成的介绍,当年可能有5万-7万中国人将大量来自中国的轻工产品通过匈牙利这个桥头堡输往中东欧各国。匈牙利康曼德公司看准了这一巨大的商机,与匈牙利国家铁路局洽谈租下了火车站货运场近30公顷的土地,建起3000多间“巴威隆”(摊位),招引了数千中国商家进场经营。
从那时起,千千万万华人的梦想在这里起航。那些弧形铁皮棚中留下了多少华人的汗水与泪水。如今,一切已成过去。有关“四虎”的官司旷日持久,自2003年一直折腾到2014年。根据法院裁定,匈牙利国家铁路局终于在6月16日之前由警察局协助清空并收回了“四虎市场”。
曾经辉煌
“我当时在‘四虎’的一个摊位价格接近5万美元。前10年可以说是‘四虎’的辉煌期。”上世纪90年代初就到布达佩斯打拼的马文军是“四虎”最早的商户之一,“可惜,摊位到现在已是一文不值。”
“在最鼎盛的时期,‘四虎市场’每天早上还看不清钱币上的数字时就开门营业,晚上一直到再也数不清数目时候才关门打烊。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摊位最高峰时炒到每平方米近1万美元依然是一位难求。根据匈牙利海关公开的资料显示:1994年后的数年间,匈牙利海关税收每年都提前数月完成全年关税征收任务。一时间,布达佩斯‘四虎市场’ 在中东欧各国如雷贯耳,无人不晓。”赵干成说。
“四虎市场”也在中东欧地区引领起一股“中国风”。1999年开始,首先是罗马尼亚建起了“红龙市场”,紧接着波兰建起了“GD市场”、乌克兰建起了“敖德萨中国市场”。随后,前南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大大小小的中国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中国产品从这些市场出发,直接走进了中东欧乃至全欧洲的千家万户。
走出“四虎”
绚烂之后的孤寂最让人感慨。可是巅峰之后的下坡路却总是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华商走出了“四虎”的铁皮棚,奔向了更加美好的天地。
“大家都在往前走,‘四虎’的条件却没有改善。即使到现在,还是铁皮屋,还是连像样的上下水都没有。附近有了条件更好的场地后,大部分华人就逐渐离开了‘四虎’。越大的公司离开得越早。”马文军早在5年前就在附近的“欧洲广场”拥有了另一家门店。
在布达佩斯工作生活多年的季毓萍也认为,租金的昂贵、经营方与租方的矛盾,再加上经商条件差、夏热冬寒,是华商走出“四虎”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华商的品牌意识在加强。常年从事媒体工作的王清指出,赚到第一桶金之后,华商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品牌、重视中国商品的形象,离开“四虎”也就顺其自然。
而且,华商再也不是当年肩挑人扛练摊儿的模样。赵干成介绍说,部分华商融资买下了“四虎”对面已处于破产境地的匈牙利铁路桥梁工厂,改建成华人自己的批发市场“欧洲广场”。此外,华丽的“布达佩斯唐人街”也拔地而起,成为环境优雅、档次高的中国商品集散地。“四虎”内往日一位难求的“巴威隆”逐渐变得一文不值。
那批怀揣梦想登上东方快车奔向布达佩斯打拼的一代人大都曾在“四虎”的铁皮棚中汗流浃背或者瑟瑟发抖。正是在这里辛苦赚到的第一桶金助他们事业腾飞。从匈牙利人经营的“四虎”到众多华商融资建成的“欧洲广场”和“唐人街”,这一步步,正是在匈华人实现自己光荣与梦想的节奏。
“四虎市场是摇篮,匈牙利华人在这里找到自己事业的起点;是战场,匈牙利华人在这里有过商场的拼杀,有过反业主租金涨价的斗争;是聚宝盆,很多匈牙利华人是从这里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这里,是匈牙利华人付出最多感情,留下最多汗水,同时也收获最多财富的地方。”季毓萍对“四虎”的描述饱含深情,相信也说出了众多在匈华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