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经朋友介绍,我做了几位洋学生的中文老师,其中有两位年届七十的老人表现十分突出。他们都是多伦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一位叫杜雷(Len Doucette),退休前在大学教授法国文学。他懂英、德、俄、西班牙、意大利等14国文字,且每种语言都达到听说读写的水平。在谈到自己的以往经历时,杜雷不免叹息,年轻时不知道中文如此重要,如此富有魅力,否则,非选学中文不可。不过,现在学也不晚,就算“补课”。另一位叫吴江(John Warden),祖籍英国。他曾经教授古希腊文化,对中国古代哲学家及其思想有着精深的了解,尤其对老子、庄子、孔子等学说的特点了如指掌。每次来上中文课时,都带上好几本英文版的参考书。我打趣地逗他:“看来你是给我讲课来了”。大家听了哈哈一笑,我们的中文课经常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开始。
音调是关键
汉语的四声对老外来讲有难度。在教学中,我试着先把第四声作为突破口,即在每句话中把第四声的字标出声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我的高龄学生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所以在汉语口语课上,除了使用基本教材外,我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增加了热门话题,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例如美国选举、对安乐死的看法、世界人口政策、占星术、原住民问题等。给他们留的家庭作业就是各自准备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把讨论时要用到的有关词汇整理好,注上拼音和声调。所以,每次的话题讨论学生都有备而来,讨论课堂上妙趣横生,笑声不绝。学生们的发言充满渊博的知识和幽默,令我受益匪浅,取得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
汉字是根本
鉴于汉字结构的特点,我鼓励学生要认记常用汉字,并逐步尝试着用中文写作文。这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是个难题,但在老教授身上试行却获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收获。两位老学生按时交作业,从不拖拉。我把他们的习作推荐给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学中文》版,并有幸被选登,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杜雷的《学到老》、《第一次钓鱼》等获得好评;吴江的《十一月》把加拿大的秋景用五言绝句的形式描述出来,很有韵味。
吴江的兴趣偏重于唐诗。经过多年努力,他从杜甫的诗中选出有关战争的题材,译成英文,汇编成册。这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要把唐诗译成英文,须对原意有深刻的了解。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吴江对每个汉字、词组,及原诗中的典故、背景都刨根问底,穷追不舍。我往往被问得招架不住,去查阅有关资料。他用了4年时间,刚刚完成对李商隐近百首诗的英译,即将出版,他还打算将李贺的诗作翻译成英文。吴江雄心勃勃地向我讲述着自己的计划,我听了则感慨万分。
教学同相长
杜雷和吴江虽然都是资深学者,已到古稀之年,但从不摆架子。每次上课,十分守时,一分钟都不差,我戏称为“军事时间”。在10年的相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教学相长”的含义,我的中英文都有所长进。
两位老人学习中文那认真执著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也深深地教育着我。和他们在一起,真是享受。
(寄自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