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

千年古丝路 响起新驼铃(中国媒体丝路行)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16日   第 04 版)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中国媒体丝路行”跨境采访团,重走古丝路,行程超过5万里。在这条存在了2000多年的古道上,一个叫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曾经的驼铃,变成了如今的汽笛轰鸣,不变的,是沿路人们的贸易与友谊。

  

  路上 从骆驼到高铁

  古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驮着茶叶与丝绸。如今,自陕西发车的“长安”号,驮着电力设备、重卡设备和机床设备等,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向古丝路国家飞驰,重新搭起了贸易、友谊与互信的道路。

  “古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与土耳其的终点伊斯坦布尔之间有六七千公里,再用骆驼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有发动机的骆驼。”“土耳其—中国工商总会”主席雅乌兹·欧乃告诉记者,这匹骆驼就是高铁。如今,连接该国两个最大城市的安伊高铁已经建成,中国企业承担了其中158公里的路段。

  除了铁路,公路和空运也在大大提速。在哈萨克斯坦,连通中国与西欧的公路在该国境内段已完成2/3,而且正在加速推进;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政府正着手借助中乌两国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建设道路;在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与中亚城市之间的直飞航线越来越多。

  合作 如同一只甜苹果

  在西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营着一片中哈“苹果友谊园”的闫小芹给记者讲了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请习主席品尝来自他的家乡——“苹果之城”阿拉木图的苹果。习近平高兴地回应说,我的家乡陕西,同样是盛产苹果的地方。正是高层领导人间的一次轻松谈话,促成了中哈“苹果友谊园”的诞生。如今,陕西先进的苹果种植技术,正在由“闫小芹们”传授给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方面特意在阿拉木图选择了1万亩土地作为备用土地。

  这只是高层间互访与互信的一个缩影。在采访中,无论是当地官员还是企业界人士,无论是行业组织还是中资企业,都对中国与三国之间良好的政治氛围感到满意。他们告诉记者,当下顺畅的经贸合作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领导人间的互信,促成了社会层面更加积极的往来。

  贸易 跨越国境的信任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古丝路上的繁盛,如今在丝路沿线国家重现。

  在新疆霍尔果斯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两国商人的买卖都很红火,到今年7月1日,中国人就可以凭身份证进入这里了。在阿拉木图的亚联市场,人们热情地选购“老干妈”、方便面、电饭煲,这些中国商品融入了普通哈萨克斯坦人的生活中。

  无论是在大面积接壤中国的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地理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还是横跨欧亚的土耳其,官员、学者与商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在本国销售,这些国家都希望将中国的产品销往周边国家甚至欧洲。

  跟中国做了11年生意的土耳其商人阿尔珀·欧森,去年从中国进口了30个集装箱的货物,并把货物转运到了卡塔尔、伊拉克和俄罗斯等国。欧森告诉记者,今年还会从中国进口50个集装箱的货,而他的生意就是在中土贸易额的不断攀升中水涨船高。

  心里 还装着“古亲戚”

  茶,一个普通的汉字,从中国到土耳其,一路上许多国家的人们仍在用这个古老汉字的发音,称呼着这一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这是丝路沿线国家对中国记忆的缩影,他们保护这段记忆,如同保护城市里那些曾见证过丝路辉煌的建筑、壁画与古籍一样。

  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的大厅每年举办几次“丝绸之路”交易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最热线路就是古丝绸之路;在土耳其,“金角湾大巴扎”作为古丝绸之路伊斯坦布尔终点,有4000多户商家,见证着古丝路以来的辉煌。

  在土耳其,许多受访者将中国称作“古代的亲戚”。在对这三个国家的采访中,本报记者真切地感觉到,普通民众对于中国的熟悉程度很高,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都能在他们口中找到对应的版本。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被人们所铭记。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的历史又一次开始了。

六省市先行试点司法改革
千年古丝路 响起新驼铃(中国媒体丝路行)
安倍“积极和平主义”不能带来和平
亲子游戏 温情父爱
让暴恐分子无处藏身 无路可逃
“非遗嘉年华”进校园
责编:石 畅 彭训文 邮箱:cnshich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