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员会发布《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央八项规定、棱镜门、土豪、自贸试验区、单独二胎、中国大妈、光盘行动、女汉子、十面霾伏等获评年度十大新词语。新词语是在125万个文本、12亿字次语料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而得出,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流行词语连社会
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特定的流行词语,也可以说,流行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听到某个年代的流行词语,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为小学生亲笔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那个年代妇孺皆知的流行词语,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而放卫星、大锅饭、合作社、赶英超美等词语的流行,则显示出当时的社会结构变化和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
上世纪60至70年代,政治词语占据着流行词语的绝对统治地位。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上山下乡等政治运动名称成为流行词语,全社会、全民参与的这些政治运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极其巨大的。
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计划生育、万元户、迪斯科等成为流行词语,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和人们生活的活跃和改善。
年近八旬的张钟是北京市第一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提起社会流行词语时,她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年轻时的选择很统一,党号召什么,我们就把什么当作流行词语,比如“为人民服务”,我们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张老师平时不上网,有时老伴上网看到有意思的新闻会念给她听听。当被逐一问及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时,张老师有的知道,大多数都不清楚其含义。
多年从事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规划研究的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宇明认为,新词语的产生是语言生活蓬勃发展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语言智慧。绝大多数流行词语由汉字构成,说明这些新词语遵循了汉语构词的习惯。
流行词语连生活
老虎苍蝇一起打、自贸试验区等新词语,反映了2013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单独二胎、十面霾伏等词语则聚焦百姓关注的焦点。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变化的反映。因此,新出炉的流行词语反映出社会各方面的热点和大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苗笑武则认为,2013年度的新词大多与国民的基本生存层面相关,反映出中国人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极大关注。但遗憾的是,精神文化类词语几乎难觅踪迹,当今社会文化存在感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QQ聊天、微博、博客、微信等公众文字交往方式的出现,使得公众文字交往有了传送平台,流行词语呈现出千奇百怪,多姿多彩的局面,产生与流行的迅速也今非昔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流行词语的制造者,同时又是传播者和使用者。
在《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就汇总了网络流行的多字格词语,如普大喜奔、不明觉厉、高大上、人艰不拆等。
流行词语满足了网友的语言创造欲望,聚拢了网民的智慧,体现了语言的娱乐功能。北京语言大学孟凯副教授说,网络语言的迸发是信息时代语言动态发展的标志之一,新词语确实拥有很强的冲击力,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年几乎都会有海量的新词语出现。所以,对于新词语的生命力,需要跟踪观察才能确定。他预测,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些流行词语中的绝大多数只会“各领风骚三五年。”
郭莹萍是一名“90后”。她说:“普大喜奔等多字格词语能够很贴切地表达情绪,在我们大学生社交网络上很流行,大家互相留言、评论时,会很自然地用到这些词。”同时她也承认,有些流行词语会很快地被更新出现的流行词语所取代。
流行词语连世界
凭借现代传播手段,现在的中国流行词语会更多、更快地走向国际。在2013年汇总的新词语中,就有大妈、土豪等词语被国外权威媒体使用,从而引发了更加广泛的关注。据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语言。据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年底统计,《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的汉语借词已经多达245条。除了已经进入词典的,还有很多已经在国外媒体中被广泛使用,并在民众口头交际中使用的词汇,例如gaokao(高考)、guanggun(光棍)、 hukou(户口)等。
远道而来的外国留学生也对当代中国社会流行词语十分关注。上海同济大学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都懂得并且会用“中国梦”一词,还知道这个词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他们一批40多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中国学习,而这个奖学金项目就是习主席访问该国后两国间签订的。同济大学的留学生们对于“光盘行动”一词可不陌生。因为在同济大学的食堂里,到处张贴着“光盘行动”的宣传语,不仅受到中国学生的拥护,也深得留学生的支持。对于在中国读临床医学的留学生来说,“H7N9禽流感”一词也完全了解。
每年的语言生活中都会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用字和用词,它们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记录重大事件,吸引众人目光。所以近年来,除了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员会每年发布国家级具有权威性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外,每到岁末还衍生出了一系列与汉语、汉字有关的评选和发布活动。在这些评选中,中国5.9亿网民的积极参与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也使得盘点汉语流行词语成“新年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教授说,近年来逐渐风靡的评选年度新词语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词语或直白准确、或“巧言令色”地指称着特定的历史事件、社会形态或现象,成为我们认识历史的索引。而现代社会发达的大众传媒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则使得这些新词语的使用频率、活跃性呈几何级数放大,当然,流行词语的新陈代谢也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