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07日 星期六

“嘿客”来了 马云笑了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07日   第 08 版)

  “同样画画,有人一辈子为画匠,有人却是画家”。这是顺丰速运集团总裁王卫的一句话。画匠工于技法,画家长于创作。最近,“画家”王卫的一幅“作品”——顺丰“嘿客”,可谓极富灵感,引发了诸多鉴赏与品评。有网文用惊悚的笔调写道:“马云都害怕的事终于出现了。”之后又有文章发挥为“马云发抖了”,再之后是“马云哭了”……借马云的“悲情三部曲”,“嘿客”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但是,“嘿客”真的会让马云害怕吗?或许恰恰相反,在王卫“嘿嘿”之时,马云可能在“嘻嘻”。

  “嘿客”是典型的O2O,即线上与线下融合。O2O并非多么新颖的

  模式,此前淘宝、京东等均已涉足。“嘿客”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快递公司进军O2O很稀奇,被视为逆向扩展。人们对“厨子研究兵法”之事司空见惯,而对“将军研究菜谱”之事颇为好奇。从本质上来说,顺丰与淘宝在做同样的事情,这其实足以让马云窃喜。

  李开复对中国的O2O有过精当的描述,他说,O2O将会改变中国,但中国商家,那些杂货店、餐馆并没有准备好。淘宝的经历证明了李开复的话。今年妇女节期间,淘宝推出“3·8手机淘宝生活节”活动,被认为是阿里巴巴在O2O领域的试水。这次试水,一试用户,二试商家。用户反应如预料般火爆,但有的商家却持谨慎的态度。例如,上海小南国担忧线上活动抢走老客户。因此,如何打动商家,必然是淘宝进军O2O的关键一步,而“嘿客”或许会帮助淘宝完成这个任务。

  如果“嘿客”成功,一方面会让实体店看到O2O的力量,进而主动向线上靠拢;另一方面,“嘿客”抢夺市场,进一步挤压实体店的生存空间,使实体店被动向线上求助。而此时,倘若淘宝伸出橄榄枝,实体店岂有不接之理?

  如果“嘿客”失败,它就成为电商的马前卒,除了为互联网行业增加几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怆感外,还将为电商省却不少O2O“学费”。顺丰很有魄力地在全国开设518家“嘿客”,是O2O领域的一场大规模试验,对电商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互联网产业是一个攻伐型而不是守成型产业,因此,对每个互联网公司来说,明智的抉择是一起做大蛋糕而非分抢蛋糕。“嘿客”是在培养一种消费习惯,这种新的习惯一旦建立起来,对淘宝、京东等都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长点。所以,“嘿客”来了,马云不但不会害怕,反而该满心欢喜才对。

“嘿客”太疯癫 还是他人看不穿
“嘿客”来了 马云笑了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