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

侨批,漂洋过海传乡情

陶一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06日   第 12 版)

  侨批文化展览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近日,《艺林邮文论述》编辑完成, 侨批一直是该丛书的关注点之一。第一辑推出了专著《闽南侨批史话》。该书以实例介绍侨批机盖邮戳、华侨家书和银信等内容。一封封侨批,远渡重洋,浸透着海外华侨艰辛的奋斗历程,镌刻着他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字里行间情深缱绻

  闽南方言把书信叫“批”,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侨批经常附带汇款数额,兼具家书、汇款功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海南等侨乡。

  2013年6月,包括福建(闽南)侨批和广东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历经数百年变迁,时至今日国内侨批的数量已经现存不多,愈显珍贵。

  福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部刘伯孳曾说,“闽南侨批就是先人穿洋过海的‘活化石’。”侨批在文字间映照着那个时代的兴衰。

  侨乡泉州是侨批的重要接收地。100多年前,大量闽南人跋山涉水前往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谋生。不同于通讯便捷的今天,当时的华侨只能靠侨批给千里之外的家人“报平安”以及汇钱回家。

  “侨批本身只有家书或汇款的功能,但其中的平民书法、古典书画、信局戳记却成为了华侨艺术的另一种展现。”刘伯孳说。

  一封侨批一个故事

  作为侨乡珍贵的历史印记,侨批不仅以“软话语”的形式传述海外历史,也记载了旅居华侨“鸡毛蒜皮”的家事。

  在侨批中,人们能看到华侨身处异国他乡艰难打拼的身影。有的侨批是关于父亲为刚出生却未曾谋面的孩子取名的,也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的,还有侨眷盼儿早日归家的。侨批如同生命线连结着海外华侨与侨眷的血脉之亲。

  侨批讲述平凡的故事,真实还原了当时华侨身处海外侨居地的社会百态。

  情系故里难忘乡情

  华侨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都在侨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很多华侨把得来不易的血汗钱寄回家乡,尽力赡养父母、抚养孩子。有的捐资助推家乡的公益事业,反哺家乡。还有的厚积薄发、寻求发展,争取早日返乡与亲人团聚。

  侨批被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近年来,侨批研究在侨批资料的进一步挖掘下开始复苏。

  有专家认为,侨批是华侨华人史、侨乡史、家族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学的“民间档案”。

  侨批不仅输送赡养侨眷、支持家乡建设的汇款,也架起了华侨与侨眷的沟通之桥。同时,显示出海外华侨对故土家园的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迎来历史发展最好机遇
传统侨团力推两岸交往
华裔单亲妈妈笑对坎坷人生
华裔男童书法大赛获大奖
侨批,漂洋过海传乡情
责编:孙少峰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