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欧洲将会“恐”声鹤唳?

褚国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05日   第 06 版)

  安全部队士兵在埃菲尔铁塔巡查。
  图片来源:全球军事

  “我看到我们阿富汗的兄弟,感觉这个社会大有问题。看到这一切发生在我眼前,我觉得我一定要做些什么,否则我会觉得自己是个罪人。”一名来自英国的极端分子阿卜苏马亚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说。

  据报道,像阿卜苏马亚这样置生死于度外到叙利亚参战的西方人多达3000人,持续数年的叙利亚内战已成渴望“圣战”的欧美青年的“吸铁石”。

  有分析指出,这些狂热的欧洲青年参加“圣战”后“回流”,可能殃及欧洲稳定,欧洲在未来面临恐怖主义袭击的危险也将陡然增大。

  穆斯林青年:“圣战”狂热者

  根据西方国家政府的估计,在叙利亚的西方战斗人员中,大部分来自英国和法国,有约400名英国人和700名法国人。此外,还有数百名比利时人、荷兰人和北欧人。其余战斗人员据信来自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及地区,此外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来自美国的战斗员去年7月只有10多人,但如今已经激增至70人。

  这些参加圣战的“西方人”,其实很多是出生在西方,操着法语、德语、英语等西方语言的穆斯林。不少人通过叙利亚战场“找到了组织”,回国之后可能对所在国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据法国反恐机构(UCLAT)透露,参战的成年法国男子年龄大多在20岁到30岁之间,多为出自穆斯林文化为主的马格里布地区居民的后裔。

  冷酷的现实:难以融合

  穆斯林青年人之所以会参加“圣战”,其实同所处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二战后的殖民体系崩溃后,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经历了“穆斯林移民潮”。现在全欧洲的穆斯林人口超过2500万,伊斯兰国家的移民已经成为欧洲不可或缺的社会阶层。同时,历史的积怨、信仰及文化上的差异,也造就了欧美社会和伊斯兰世界的长期难以调和的矛盾。

  有专家指出,欧洲的种族融合政策并没有使穆斯林感到身份的认同和文化的尊重。一方面,自身种族、文化上的差异使得穆斯林青年仍然被当做“外国人”而很难真正融入欧洲主流社会;另一方面,欧洲相关国家对于穆斯林的歧视仍然存在,戴头巾、守斋月等仍旧被欧洲主流文化所排斥。

  面对这样的窘境,不少欧洲穆斯林青年选择通过“圣战”的方式来寻求自己新的身份认同。

  此外,恐怖主义组织最能吸引“外国元素”。他们宣传的噱头就是欧美等异教徒与穆斯林世界为敌,欺侮和压迫穆斯林。这些穆斯林青年很容易被蛊惑,对欧洲国家的仇恨只会有增无减。

  欧洲将“恐”声鹤唳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兰斯-保罗·范德普腾曾表示,内战造成了叙利亚“阿富汗化”,叙利亚成为恐怖主义的“洼地”,如果局势缓解、人员回流,国际安全形势将趋于严峻。

  为阻止更多的人去叙利亚参加“圣战”,英国警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宣传,劝青年人不要赴叙参战。法国总统奥朗德此前也曾表示,法国将采取一切措施“震慑、阻止和惩处”意图前往叙利亚参战的人。

  有报道称,为应对这些“圣战”青年“回流”,欧盟将在2011年建成的极端主义行动预警系统基础上,投资2000万欧元在4年内新建一个“数据中心”,为防范暴力极端主义提供行为分析及具体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欧洲的穆斯林与恐怖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逐步消除歧视,实现身份认同,加深民族融合才是阻断欧洲内部恐怖势力的根本。

美国复苏持续领先欧日
北约防长会关注加强集体防御
潘基文敦促埃及政府推进长期安全
中东欧国家外长讨论西巴尔干入盟
埃及民众庆祝塞西当选总统
自行驾驶汽车,开启出行新时代
欧洲将会“恐”声鹤唳?
责编:杨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