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戏迷戏聚星期六 6年看了200场

深圳10万市民免费听戏学戏

谢运娣 陈 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04日   第 07 版)

  深圳公益文化品牌“戏聚星期六”

  潮剧《益春》在“戏聚星期六”上演,深受深圳戏迷的喜爱。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史依弘屡登“戏聚星期六”舞台

  5月17日,在深圳少年宫上演的黄梅戏《女驸马》海报。

  5月17日下午,一曲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在深圳少年宫精彩上演。观众席上有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有一脸稚气、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打扮时尚、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青年人。整个演出现场,观众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戏迷们在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中感受着中国传统戏曲之美。演出结束后,戏迷们还沉浸在黄梅戏带来的愉悦中,久久不愿散去。

  这是今年以来“戏聚星期六”的第二场演出,也是“戏聚星期六”自2009年推出以来的第202场演出。“戏聚星期六”为广大市民免费提供了听戏、赏戏、学戏的绝佳大舞台,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钟爱和追捧。短短6年,“戏聚星期六”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著名的公益文化品牌,成为深圳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边讲边唱搞活“戏聚星期六”

  “戏聚星期六”由深圳宣传文化事业专项基金资助,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市骏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办,以中国戏曲普及和欣赏为切入点,以解说、演唱、表演相结合的形式,每周六下午在深圳市少年宫举办。

  通过“政府埋单,企业运作,市民免费看戏”的运作模式,“戏聚星期六” 开创了公益戏剧模式之先河,通过项目合作,引入市场机制,将公益性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

  回顾这个模式的探索过程,“戏聚星期六”策划人夏运华说,“若只是像戏曲鼎盛一时的清末民初时期看一场单纯的演出,对广大市民来讲,热闹之后对中国传统优秀剧种、曲目、唱腔和背后的中国戏曲文化就了解得甚少;同时由于中国戏曲是唱、念、做、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只是一味地讲解又显得枯燥无味,并且无法把中国戏曲的精髓表现出来。”

  最终“戏聚星期六”确定以“边讲边唱”作为突破口,采取戏剧欣赏与戏剧知识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在整个节奏设计上采取2小时制,80%是现场表演经典折子片段,20%为讲解该剧种的起源与发展,由讲演嘉宾就每一折子片段进行解说。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知识和赏析相互贯穿,让观众学会欣赏戏曲,领略中国传统戏曲之美。

  “明星老师一边教,我们这些徒弟们一边学,幸运的话还可以享受到明星老师一对一的指点!”说起听戏的感受,住在深圳罗湖区的郭大爷滔滔不绝。叶派名家叶少兰先生则认为:“‘戏聚星期六’通过立体化的表演,营造活跃的剧场气氛,让观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效果非常理想。同时,通过提问等互动环节,我们也能了解观众的需求,对戏曲的创新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让戏迷看到更多家乡小剧种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之城,许多外来建设者在这里安家立业,由移民变为市民。在有着“落叶归根”浓浓情结的中国人心里,故乡是永远难以割舍的乡愁。公益文化活动“戏聚星期六”的创办,以“聚”的运作理念,将全国各地的传统戏曲艺术搬到深圳,恰恰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家”的温情,找到心灵归属。

  今年打头阵的开锣戏,主办方就选择了广东潮剧——《春香传》。夏运华认为,“在深圳,广东潮州人非常多,我记得2009年做了一次潮丑方展荣的演出,当时过道都站满了人,有些离开家乡20多年没有看到潮剧,所以我们会多关注一些地方戏。”她还透露,2014年深圳戏曲迷还将有机会看到更多的来自家乡的小剧种戏曲。

  “戏聚星期六”举办6年来,共涉及65个剧种,各地95家剧院团体参加演出;邀请200多位名家进行现场讲、演,4000多位专业演员登台献艺,10多万市民戏“聚”殿堂,从这里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在这个舞台上演的剧种包括京剧、粤剧、评剧、昆曲、豫剧、梆子、秦腔、越剧、汉剧、楚剧、川剧、黄梅戏、晋剧、沪剧、淮剧、北京曲剧、广东潮剧、高甲戏、皮影戏、碗碗腔等。每一种戏曲都能在深圳找到共鸣者。

  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办公室副主任李建阳评价认为,“在深圳这样一座移民城市,像‘戏聚星期六’这样海纳百川各地剧种的公益活动实际上是从人文的角度给予市民一份人文的关注与关怀,让大家在这里感觉到离家乡并不远。”

  ◉首开政府拨款普及戏曲先河

  参加“戏聚星期六”讲演的嘉宾堪称众星云集:有中国剧协主席、梅花奖得主尚长荣,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裴艳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叶派名家叶少兰,荀派亲传弟子孙毓敏,昆曲名家杨凤一,程砚秋之子程永江,京剧名家于魁智,麒派名家陈少云,粤剧名家冯刚毅等。

  “戏聚星期六”以生动活泼的讲演形式,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前来观看;“戏聚星期六”策划组还根据年轻人的特点,经常邀请年轻的演员到深圳来演出,以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了解。同时,“戏聚星期六”也从原来在深圳大剧院上演,搬到了少年宫,也主要是因为这里年轻人多,更有利于深圳年轻的一代融入到中华戏曲艺术中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少年宫一起来赏戏。一些剧迷甚至自发组成了“追星族”之类的组织,年轻观众对戏曲大师的崇拜程度毫不亚于明星偶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体现。

  2013年深港生活大奖上,公益戏剧品牌“戏聚星期六”因其对传统戏剧文化的坚守而获颁“年度艺文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史依弘感叹:“深圳能够从政府层面拨款支持戏曲传播的行为,让我特别感动;这种方式在上海没有,在北京没有,值得全国各地城市借鉴。”

深圳10万市民免费听戏学戏
宝安京剧娃唱念做打到欧美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