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

红峗山看千佛洞石窟

庞玉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5月31日   第 07 版)

  图为石洞中的佛像。
  来源:山西省政府网站

  红峗山千佛洞石窟,位于山西省阳曲县东黄水村东北8公里处红峗山对面的悬崖峭壁之上,洞深6米,宽3米,高4 米,在洞内的石壁悬崖上,雕刻有近千尊浮雕佛像。其中多为盘腿坐像,还有多尊彩绘佛像。彩绘佛像虽多已脱皮掉色,但仍不失其精神,近千尊佛像排列于石壁洞间,场面很是壮观。

  红峗山又名黄花山,山势陡峻,古迹甚多,尤以古洞著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千佛洞。这些古洞基本上都是天然形成的石洞,是大自然上亿万年的鬼斧神工之作。千佛洞稳居于悬崖石壁最高处,洞口虽小,里面却富藏着一个佛音渺渺的世界。

  佛教源自于印度,但却兴盛于中国。自汉代以降,佛教从西域传入内地,古时太原地区正是中原文化和西域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部位,而阳曲又是汉时抵抗匈奴侵扰的主要区域,在宋金时期,更是以“三关”险峻为胜,成为历代统治者看重的一个地方。随着佛教的流传,北魏统治者拓跋氏以平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然后开凿云岗石窟,之后又迁都洛阳,相继开凿了龙门石窟,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为佛教石窟在晋阳地区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高欢之子高洋废除东魏自立北齐,并在天龙山开凿了东峰3窟,这些都为阳曲佛教艺术和佛教石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千佛洞石窟,应该说也是太原佛教艺术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佛像从造像手法和年代上推算,有着鲜明的元代艺术风格。根据石碑记载,千佛洞与地佛洞的重修年代应在明崇祯年间,依此推算,其开凿时间最晚也在宋金时期。千佛洞四周及中央,曾经塑有东方五佛,除中间佛像为泥塑之外,四角都为四尊铁佛,虽然它们已不知去向,中间那尊泥塑佛像亦已损毁过半,但仍能从残存的佛像上,看到这些佛像的精美,以及散发出来的佛教艺术的神圣光芒。

  千佛洞佛像再一次佐证了红峗山曾经也是晋阳地区一处佛教活动繁盛的地方。可以想象当地的佛教活动,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盛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大名鼎鼎的宁化府王朱济焕,何以要把自己家的佛堂安顿在红峗山。明清时期的思想大儒傅山先生在身心交瘁烦闷的时候,也选择红峗山来修身养性。

  毫不夸张地说,红峗山千佛洞石窟佛像,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刻艺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不仅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碰撞,也对日后研究宗教艺术在北方地区的演变、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红峗山开发的步伐加快,千佛洞石窟的艺术价值会为更多人赏识。

红峗山看千佛洞石窟
今年端午不只是“粽子节”
文明出境游须从细节做起
泛舟“湖上运河”(图行天下)
昌宁古茶更芬芳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