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个群体引起全社会的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在乡村孤独地长大。
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6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21.88%。他们在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安全保护、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有些已经显现为社会问题,还有些潜在问题已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们迫切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
■ 筹建“儿童快乐家园”
放学之后去哪儿?是留守儿童的一个辛酸问题。“六一”儿童节前夕,传出好消息。全国妇联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共同启动“儿童快乐家园建设”公益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建立150个“儿童快乐家园”,孩子们将拥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并有专职人员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
事实上,关爱留守儿童一直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点工作。在重庆市垫江县新民镇双河口村有一座漂亮的儿童之家,便是当地妇联组织筹资兴建的。村里的留守孩子们放学后和节假日,都可以来到这个热闹的大“家”看书、疯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固定的爱心“家长”,他们有的是大学生村官,有的是村里的留守妇女,有的是附近学校的老师,“家长”们定期与孩子们谈心交心,还指导孩子们给自己远方的父母写信、视频聊天、制作礼物。县里的心理服务小分队还会定期来到“家”里,和孩子们做游戏,并在游戏中开展心理疏导。
近年来,妇联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村,建立了8万多个儿童之家等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区,并安排大量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亲情抚慰、生活托管、安全管护、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用爱心抚慰孩子们的“亲情饥渴症”。
■ 鼓励家长返乡就业
建立一个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才能真正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关爱。2013年,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19个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省区市建立了40个试点地区,并于近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仍应以家庭为核心。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规定过于笼统、不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行监护人监控制度,强化留守儿童家长责任意识,倡导、鼓励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时尽量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子女,或返乡就近就业创业。
报告同时指出,学校应是开展关爱服务的重点。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增加农村教师编制,鼓励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积极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和营养条件;同时在寄宿制学校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报告强调,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利主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报告建议制订考核指标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进行专项考核,将其纳入县、乡、村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纳入义务教育监测指标体系和教师考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