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部署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治理对象是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尤其是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
非法信息传播惊人
8亿,这是中国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用户的数量。在巨大的用户群背后,一些顽疾困扰着这些即时通信工具。违法营销、诈骗、色情、暴力……本不该出现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的字眼,却成了骚扰用户的信息。
在苏州,成先生就因为轻信微信公共账号发布的虚假兼职信息而上当受骗。在陕西,公共号“1024上榴人士”因为发送色情信息而被查封,但与此类似的不良账号依然存在。
截至去年底,微信已拥有超过300万个公共账号。而一度,公共账号发布的非法信息就占到8%。假设每个公共账号拥有500名关注者,即使以活跃度10%、每天推送1条信息计算,每天产生、传播的非法信息量也是惊人的。
因此,此次三部委的联合行动,专门指出要“严厉打击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针对“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
“熟人社交”更易受骗
“与微博不同,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以熟人为媒介进行传播,用户对信息的信任度更高,安全隐患也更大。”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总编辑窦含章表示。
因此,“朋友”发的信息,也成为了一些骗子瞄准的对象。家住大连的王女士,就是因为在朋友圈中看到的化妆品广告是“朋友的朋友”所发,基于信任而购买,却在发现上当后碍于面子无法索赔,苦不堪言。一些以“养生”为名的公共账号,还发布诸如食物相克、某些食物致癌的谣言,但由于其披着“科学”的外衣,往往流传甚广。
一些反恐问题专家也指出,一些境外分裂势力将即时通讯工具作为技术手段,向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灌输民族对立、宗教对立、国家分裂等信息,有意制造各种矛盾。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易说,由于微信等工具是“熟人社交”,且圈子具有一定封闭性,因此辟谣信息不易得到传播,谣言更容易扩散。
企业力挺专项治理
三部委的整治行动迅速得到了有关企业的响应。腾讯微信、中国电信易信、阿里巴巴来往、陌陌科技陌陌、小米米聊、新浪微米、光明网、时光谱等数家互联网企业在第一时间发声,力挺此次专项行动。腾讯公司负责人表示,坚决打击各类反动、色情、欺诈、侵权、谣言等不良信息,也坚决反对利用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恶意营销。
“不能让没有刹车的汽车上路。应该说,此次全国开展的治理微信等平台传谣、暴恐、色情等行为的专项行动,可以看作‘净网行动2014’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互联网治理从重视PC端到重视移动互联网端的转变,这一点非常重要。”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