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每个人讲好自己的故事

赵启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5月23日   第 11 版)

  我们需要厘清“真实国情—国家形象—世界舆论”之间的关系。从本源上看,真实国情是客观实在,是国家形象的基础。作为一个国家真实情况的再现,国家形象有赖于各种形式的媒体(报刊、图书、影视等等)进行传播,但由于报道者的价值观,他的观察角度、选题和叙述方式等的差异,媒体所传播的国家形象会存在片面性和“失真”的可能:越接近真实的描述,越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任何粉饰性的描绘,都不可能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而关于一个国家的舆论或声誉,则是国家形象在特定人群中获得的评价的总和,它与人的主观判断、价值取向有关,往往以民意测验(显然与测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关)形式呈现出来,于是才会出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关于一个国家的舆论或声誉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因此我们说,一个国家的形象决定于国家的实际情况,而优秀的媒体会有助于真实形象的传播,公共外交是克服过度依靠媒体传播局限性,传播国家真实形象的有效途径。

  当代中国公共外交的主力在民间。中国每年出境的人次已经超过8000万,其中大约3000万人次是到外国,显而易见,这些携带着中国名片的出国者能够在公共外交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公共外交的目标归属于被尊重的需求,是比较高阶的追求。

  可是,需求的层次越高,越不容易实现。要改善世界对中国和对中国人的认知,公众承担的公共外交方兴未艾。这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关公共外交的普及教育和经验交流来提升爱护国家形象的意识和对外交流的能力。对于外国人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13亿页的《中国读本》的一页,他们往往只能通过阅读其中的几页、几十页来认识中国和中国人;而直接接触中国和中国人就有可能避免只依赖于媒体而存在的片面性和被诱导性。一个普通中国人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公共外交为国家声誉做贡献呢?他们只需在对外交往中用恰当的言行讲述自己和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源于日常生活,真实、丰满、自然、生动、鲜活、易懂,不需要豪言壮语和华丽的辞藻,但能打动人,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自在其中。

  周鑫宇博士这本新著《中国形象 一个崛起国家的自我表达》虽是一本公共外交的普及性读物,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尤其对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心理有深入精彩的分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故事讲好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就丰满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也就会更加符合真实。 

  (本文是人民出版社《中国如何自我表达》一书序言)

《解密》海外传奇解码
爱书妙语
海外古籍漫漫归乡路
每个人讲好自己的故事
《印学研究》刊行古玺印研究专辑
跨越时空与大师对话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