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央新影集团、八一电影制片厂、南京广电集团和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12集电视文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首次全景式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战役以及英雄模范人物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弥足珍贵的是,系列片挖掘了交战双方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近500位战争亲历者,真实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该片去年10月在央视首播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之后,央视和许多地方电视台多次反复播出。观众普遍反映,该片题材重大、主题鲜明、资料翔实、手法新颖、生动感人,从国际视角、新的角度,展开了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铭记的历史画卷,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文献纪录片精品力作。
文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能够打动人心,令人为之动容,不是靠“说教与鼓动,而是用思想和艺术之火炬,传递情感,点燃内心,靠一个个血染的画面,一个个具体的事例。
中华好儿女为主体
纪录片的成功,在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尊重。在那战争岁月,不管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都是中华好儿女。这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和核心的价值。我们看到志愿军英雄的群像,也看到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从恐惧到无畏的个体姿态……
这部作品以具有吸引力的典型人物的个性,同英雄的共性,相辅相成,引发共鸣,产生震撼。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两者相互交叉和渗透,树立起中华好儿女的总体形象。人的尊严和祖国的尊严融为一体,贯穿全片,我们“最可爱的人”是怀着马革裹尸回还是光荣胜利归的决心,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到底,不怕牺牲,用热血、青春和生命保家卫国。这里有战胜死亡克敌制胜活着的英雄,也有长眠于地下的永垂不朽的烈士。纪录片以大量的史实、具体的事例,真实地表现志愿军战士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从多角度、多侧面,艺术而真实地表现了以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罗盛教等为代表的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侮的伟大力量。以人为主体的艺术总体把握,是这部优秀作品的大气、正气和底气的意境和品格。
以真服人
具有历史文献性质的纪录片,更要视求真为生命,才能真正体现作品的价值、气质和品位。《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贵在一个“真”字。在12集、600分钟的篇幅里,展现的是志愿军真实的生活,有酸楚,有苦痛,有困惑,有欢乐;反映了战争存在着各种矛盾,有挫败,有焦虑,有危局,有艰辛,有捷报……
这部作品的感人之处,还在于直面战争和人的复杂关系,不回避战争中的问题。真,就有权威性的信服力;真,才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做“付出惨重的代价”,什么叫做“伟大的胜利”。
纪录片真实地呈现了胜利来之不易的事实。如:邹世勇目睹长津湖战场上伤亡惨烈的情景;英勇善战的38军过于谨慎而错失战机受到彭德怀总司令批评;50军军部遭敌机轰炸,蔡正国军长为国捐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贯穿全片每一个细节。真实地揭示真相,作品才更有生命力,才具有与时俱进的历史典藏的意义和价值,更真实彰显志愿军的英雄本色。
以情动人
没有情感的作品,无论政治上如何重要,都是苍白无力的,它无法拨动人的心弦。这部纪录片正因为明白“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纪录片的生命是真实”这些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道理,才能在情感表达上浓郁而深沉。在作品的每一集中都有太多感人的细节,太多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心潮澎湃、肃然起敬——这就是情感的冲击力和渗透力。
怎能忘却一个个年轻的志愿军的身影,一张张朴实的脸庞,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奔向异国他乡的镜头?怎能忘却邓华与即将分娩的妻子匆匆告别毅然北上入朝作战的情景?怎能忘却彭德怀临危受命的铿锵誓言?怎能忘却毛泽东与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芝芳见面时说“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的伟人情怀?动人的段落无处不在,全片每个细节、每个镜头都涌动着抗美援朝的时代情感和时代精神,大情大爱覆盖着整部作品。
这是《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留给我们的激励、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