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回国”看北京

张悦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5月16日   第 06 版)

  北京胡同
  @单车旅行的肥猫供图

  我永远标榜自己是地道的老北京,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在北京,更是因为祖上是旗人。但一天胡同都没住过的我,从中学开始就对“北京人”这个身份很感兴趣。每逢寒暑假,我和好友都会根据我们从杂书中找到的各种线索,设计好路线,揣上一张北京地图,骑着车进行我们自己的“文化溯源”。高中三年我们基本把二环以内的大街小巷仔仔细细地转了个遍。后来在欧洲生活工作,每次遇到研究中国的学者提起北京新恢复的故居,或者“90后”的留学生提起北京新兴的酒吧街,我每次都会十二分地炫耀说,在那些地方成为“景点”之前,我对它们就很熟悉了。

  而且我一直很得意于自己经常留意国内的流行信息,因此即便对北京这样几个月就变个样子的城市,每次回国在朋友聚会上,我都还能游刃有余地插话于各种社会话题,然后享受着朋友的惊诧及对我不愧是个“社会学者”的夸赞。当然我这种“从未离开过”的伪装有时还是会露出马脚。

  那天从方庄出门打出租车,上了车跟司机师傅闲聊了几句。师傅忽然从后视镜里瞟了一眼坐在后座上的我,问:“小姐您哪儿人啊?”咱这个老北京被这个问题问得二乎,我反问他猜我是从哪里来的,师傅眯着眼对后视镜看了几秒,撇撇嘴摇着头说:“还真猜不出来,但我知道您肯定不是北京人,我觉着您就是一个模仿北京话的外地人。”但这师傅还挺善良的,马上安慰我说:“不过没事,你北京话学得还挺像的!”

  这句称赞让我啼笑皆非,我在后座上一阵猛拍胸脯地争辩说:“谁说的?!咱地道北京人啊!哪儿不像了?”师傅将信将疑地说:“是嘛?可是您说话方式不像北京人,您说话每句话都太……太严实了。”“您是说严谨?”“您瞧,我就是这意思!”

  我说,这大概因为我是做学术的,和是什么地方的人没有关系,说话喜欢滴水不漏也算种职业病吧。但做学术也有好处呀,比如国内现在兴什么书,看什么戏,哼什么歌等我都了如指掌,这都靠对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文献分析!总而言之,我向司机归纳道:“我还是很了解北京的‘节奏’的!”

  司机师傅呵呵地笑,说我学术的节奏没“踩到点儿上”:“从纸面上能对北京有多大掌握啊?”他随后拿北京人见面打招呼举例,四五个回合对话下来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师傅说:“其实不在于交流了什么内容,重点在这个过程。北京的范儿全在这过程里!”我心里觉得这话说得一点没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向学生强调实地调研,但嘴上的当务之急是为澄清我的“老北京”身份而反驳一下。总之出租车在二环上且行且停,我和司机师傅一来一往地对招抬杠,时不时师傅会随口说出一两句让我恨不得剪辑下来回放给学生听的洞见,一路轻松有趣。要我这个“外地人”说,北京是变了,但也真没变。

英内政部就不承认托福托业成绩作答(新闻追踪)
海外学子感谢祖国关心支持
“回国”看北京
留学人员企业 全球竞争力升级
责编:赵晓霞 邮箱:haiwaixuez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