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下台的结果不能算是出人意料。熟悉泰国政局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泰国政坛像是施了咒,只要跟他信有所粘连都会以下台收场。
只是宪法法院5月7日的裁决理由有些上不得台面:2011年,总理英拉对前国家委秘书长他汶的调动“滥用职权”,有“隐藏目的”,属于违宪。至于隐藏什么目的,当然不便直说,否则就不叫政治。
相比而言,泰国反贪污委员会8日的决定倒显得有些“合理”,指责她在大米收购案中存在玩忽职守和贪污腐败行为。看样子,“大老虎”是个充分理由,但大米收购案中,政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大米,属于惠民政策,虽说有亏空,但不至于闹到总理下台的地步。
不过,这种场景在泰国也不足为奇。泰国宪法法院已经不是第一次给泰国政治“添乱”了。此前,已经连续两次判决亲他信的总理违宪,一次是因为前总理沙马在电视节目上表现厨艺而拿了电视台的象征性报酬。
比“莫须有”公平一些,反对派可以抓住一点,然后将政府致之死地。至于这点是大是小,并不重要。
那只有一个解释。泰国目前需要牺牲英拉,来进行新一轮的洗牌。有一篇很有意思的分析文章称,反对派针对他信派有三把刀:黄衫军、军队和宪法法院。前段时间的抗议证明街头政治并非黄衫军擅长的领域。政府无过失,军队干预师出无名,那重任只能由宪法法院来担起。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这种洗牌比原先更加复杂,原定于7月20日的大选可能并不会如期举行,他信派和反他信派围绕着权力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反他信派非常清楚,自己所代表的军队、官僚、保皇派、城市中产阶级并非票仓,即使大选也会让他信派轻松翻盘。他信派也非常明白,英拉下台的结果已无可挽回,但随即换成看守内阁副总理兼商务部长尼瓦探隆接任看守总理,此人同样是他信亲信。
反他信派已经在试图打破原有循环圈,在此前曾提出把权力直接交给一个由各行业代表组成的“人民议会”,由这一“立法机构”实施政治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民主”。但没有得到学界和民众的认可,因为否认民众需要,一个由精英组成的议会只会带来权力的真空,是民主的倒退。
可以想见的是,反对派想清除他信的势力并不容易。因为即使因大米案对英拉禁政5年,还有其他他信的替代者出现,同样会赢得大选,所以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出现之前推迟选举是个聪明之举。但出身于草根、倾向于他信的红衫军可等不及,在政治宣传、媒体公关方面,他们比黄衫军更有行动力。
但是无论红衫军还是黄衫军,如果一个制度不断给“上街”正面反馈,这就会鼓励一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政治局面,国家也就成了戏台,等待泰国的,是另一场武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