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10点不到,天坛公园东门七星石附近人头攒动。许多家长拎着文件夹和水壶随着人流慢慢向前挪着,同时读着放在小径两旁地上的资料。“听街坊说天暖以后,天坛公园每周日上午的‘相亲会’特别火爆,基本都是父母带着资料过来给孩子张罗对象的。”现场一位女士说。
岁数不等人 留学归国成“剩女”
“相亲角”虽不大,但区域划分非常明确。最东面是给年纪偏大的人挑老伴的“夕阳红”;靠西的区域留给适婚年轻人的父母;中间偏北是有海外经历背景相亲者的小道。除了父母亲自摆材料,绿地围栏上也挂有“免费为海外男女青年交友登记”的信息牌。翻看摆在地面的资料,交友者多集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等留学热门国家,提供的择偶标准中多注明“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或有意出国工作生活”。
一位海归金融硕士的妈妈说:“孩子出国转了一圈,眼界开阔了、学历提升了就想回来发展。留学期间也没处对象,就想回国稳定之后再说择偶的事。”她指着周围放在地上的资料说:“她们都是出国留学错过了处对象的时机,现在回来了,岁数也就大点了。现在的男孩都希望女孩岁数小,除非同样是留学背景,否则不会在意海外经历。”现场摆放的资料中,以女性觅偶居多,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相亲者年龄大多在27岁以上;有海外工作背景或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年龄则多在35岁以上。
海归择偶,户籍房子是门槛
海归相亲都有一杆“择偶秤”,但外人往往看不懂。
现场的家长大多带一张A4纸,上半页写孩子的年龄、性别、籍贯、学历、职业和家庭基本情况等,下半页注明择偶标准,有些资料上还附上孩子的照片。“在国外念书时,身边的留学生怕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大都过得拮据,搞对象时也不在乎对方家庭条件。大家一起穷活、穷游很开心。”留美海归小李说,“现在我们回国了,回归各自家庭的条件,考虑的就多了。”
海归就业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城市,但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也高。对于有意向在“北上广”结婚扎根的海归来说,房子是个必须面对的门槛。一位常来“相亲角”的先生说:“奔着结婚来的人基本都是目标明确。年龄合适的首先问户籍和房子,因为牵扯到以后的现实生活。通常来说,本市的孩子依然愿找本市的对象,结婚以后照顾老人方便。其次才是学历、职业、身高之类的条件。”
交谈过程中,这位先生还介绍说:前几周有位父亲为自己留学归国的儿子找对象。男孩子在国外读的是医学,现在在某个医院当实习医生。他的年龄长相都不错,就是家里没婚房。这位父亲跟很多父母都谈过,开始很顺利,但只要聊到房子对方就不愿意再继续了。
“小资”会“土豪”带来价值观摩擦
虽然也有些海归在择偶时不会首先衡量对方的家庭条件,但交往对象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会随着双方交往的深入变得尤为重要。
海归刘小姐说,她与前男友分手的原因在于对方“太土豪、没文化”。“我也不是非要找同样海外留学或者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但起码在我谈音乐、旅游和美食的时候,他不能总提当年在马路边上练摊的事吧。”刘小姐还说起她的海归闺蜜最近也在抱怨“和男友不在一个世界里”,原因是闺蜜想去咖啡馆“小资”一下怀念当年的留学生活,但男友却觉得她不实际、甚至有点“作”。
12点左右,“相亲角”的人们渐渐离开。有些替孩子相亲的家长大呼“以后不打算来了。太受刺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士插话:“这里的机会虽然多,但不见得是什么好地方。一个个的都把条件列在一张纸上,相互攀比。但这就像花园里的牡丹,谁能说得出哪朵牡丹更好看?还没比较出结果,自己的信心就没了,目标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