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珠江口崛起第一侨校(重访沿海14城系列报道之广州篇)

本报记者 郑 兴 张 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30日   第 01 版)

  广州,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得风气之先,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概,开拓创新。三中全会之后,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有“中国第一侨校”之称的暨南大学在经历了数次停办后终于得以在广州复办。如今,广州迎来了被设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的第30个年头。暨大也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

    

  华侨最高学府

  在广州这片侨务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活跃着“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暨大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目前,暨大是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

  暨南大学如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侨”立校的暨大发展得并不理想。“香港曾经有部电影,剧里的母亲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儿子,你再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去读暨南大学了。”校长胡军聊起暨大的往事时颇有几分无奈,“那时候,在香港,读大学的选择是:有钱人去国外,中层留本地,底层读暨大。在大陆许多人心目中,暨大是侨校,只要起到为海外侨胞服务的目的就够了。”

  以人才求蜕变

  以才引才与团队引进是暨大引进人才的两大特色。“以姚新生院士为核心的药学学科团队的引进是我校团队引进的成功典范,在姚院士的带领下,叶文才、栗原博等教授相继加盟我校,我校药学学科建设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胡军说,“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暨大为引进人才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注意到了存量人才与增量人才之间关系的处理。“5年前,我校成建制地引进了以关柏鸥教授为核心的学术团队,成立光子技术研究所,在光电学科领域迅速崭露头角。”暨大科技处处长洪岸说,“这种引进方式不受原有体制机制的限制,有利于人才的快速成长。”

  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暨大选择“立足培养”和“积极引进”两手抓。如今,暨大已经拥有院士(含双聘)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暨大还通过“暨南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和“暨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人才梯队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培养一批有学术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冲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

  在侨乡求发展

  “许多人才选择暨大的原因,除了暨大本身的各种政策和诚心诚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看中了广州的区域发展优势。”胡军说,“在这里,人才不仅能获得广州以及广东提供的各种资金支持,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能很快地与市场结合,实现成果转化。”

  在暨南大学的珠海校区就有一个暨大研究机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例子。在中国轨道交通领域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名誉院长钱清泉的带领下,暨南大学与珠海市政府共建暨南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钱清泉院士曾对珠海的发展提出建议:利用先进的BOT联合体管理创新模式,建设珠海(珠-澳)城轨系统,以及发展珠海轨道交通与服务产业,建设珠海轨道交通产业园等。

  根据洪岸的介绍,暨大许多学院、研究所与广州、东莞、韶关等地方都保持着合作关系。此外,暨大每年还会从学校选出一批副教授以上的研究人员,派驻到各个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少则三个月,时间不等。“暨大对广东的服务,我们没有精确计算过,不过间接的效益应该能达到几十亿。”洪岸说,“这其实是学校的功能之一,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时,也为当地提供技术、智力方面的服务。”

  (相关报道见第八版)

习近平将出席并主持会议
珠江口崛起第一侨校(重访沿海14城系列报道之广州篇)
李克强在重庆考察
李克强会见美前财长
西藏圣山高山救援队成立
西湖面积50年增加近1/7
日军战败之际缘何狂烧档案(望海楼)
河南直升飞机上岗洒药
三沙开启史料史实寻访活动
江北建成最大花海婚纱拍摄基地